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我帮财富找“归宿”
· 社会话题一周关注
· 采访手记
· 学会“散财”之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会“散财”之道
  “花钱与赚钱一样,需要高超的智慧与技术。个人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归根结底应用于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使社会更趋于完美。”

  在社会的发展中,财富不可能总是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流动着的财富不可避免会形成高峰与低谷,贫富差异在现阶段仍将存在。然而,这一现象并非不可调和,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富并不是无生命的,它能产生一种力量,一己私利最终无法真正驾驭它;它内涵一种使命,最好的归宿是回流社会,促进社会变得更加完美,这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散财之道。

  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就曾经担心财富雪崩。巨大的财富聚集在他手中,让他自己都感到吃惊。如何处理这些钱呢?投资的回报率递减使再投资的意愿递减,穷奢极侈到一定程度并不能带来快乐,留给后代足以害之,最后,他决定在生前以高于聚财的速度散财。巴菲特说得更加直接:“我和(已故)妻子50年前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我们要终生积聚财富,这些财富要全部回报社会。”

  在我国,随着“先富起来”的人数日益增多,积极的、科学的散财之道也终于提上了日程。在非制度层面上,个人自发为贫困学生、病残人士捐款的事例越来越普遍,慈溪有个企业家,每年自动匿名拿出10万至20万元,捐给相关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在制度层面上,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我省省级公益基金会已达117家,本金总额近10亿元,其中23家是非公募基金会。

  “公益基金会的目的,就是让财富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说到财富如何回流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散财之道,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裕增认为,公益基金会是一个有效的重要渠道。

  人们称公益捐赠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如果说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强调公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通过社会按照志愿性原则实行“富帮穷”,它更直接、更灵活、更多样化。公益事业不该是一种恩赐的观念,而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责任。

  社会的需求是五花八门的,政府无法顾及那么多方面,而公益基金会却往往能顾及社会的不同需求。上虞有个崧厦镇,发展伞业为主,出了一大批私人企业家。去年一年,这个镇就冒出了八个非公募基金会,资金总额达3200万元。这些基金会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天外天计划生育公益基金”,专门奖励对计划生育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计生干部,体现了基金会通过资助推动社会发展的特点。“友谊菲诺妇女发展基金”专门帮助贫困女童入学,在农村特别具有实际意义。还有个基金会专门资助镇上的平安巡逻队。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过去的主要精力用于农村的希望工程,随着农民工进城,其资助方向也开始调整,转而资助职业教育培训。

  和社会整体财富相比,公益基金会的资金总额是有限的,它所能资助的人和项目更是有限,但是,它是一种慢慢的渗透,帮助社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专家认为,一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发展状况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密切相连。然而,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人均捐款仅0.92元,共计10多个亿,只占GDP的万分之一;在中国1000万家注册的公司中,只有1%的公司曾经捐助过慈善公益事业。与此同时,国家民政部估计,中国每年有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7500万农村贫困和低收入户需要社会帮助。

  “社会氛围与我们期待的有距离。”一位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