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沟通
3  4  
PDF 版
· 女儿的博客 让我脸红
· 划车划伤了谁?
· 追求婚姻品质让离婚率走高
· 暗示的力量
· 老师心态“行”“不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女儿的博客 让我脸红
■本报记者 何安丽
  女儿保送上了北大之后,常有朋友向我讨教教子之方。说来惭愧,我教给女儿的远不如女儿教我的,因为我对女儿的学习从来不闻不问,她呢,也是考得好从来不跟我说,考得不好才回来叫几声,这时候我对她只有安慰的份。

  有一件小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女儿上大学之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学经济理论上。经济学的范畴很广,很多同学选择学金融、财会、国际贸易,而她却选择了相对较冷的发展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穷人的经济学。

  今年,为了做一个有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课题,她放弃了去美国交流一年的机会,大热天跑到瑞安去搞调查。看着她晒黑了的脸庞,每天为这个课题绞尽脑汁,我有些心疼,问她,为什么不选一个技术性强一点、只要坐在房间里搞搞数据分析就可以的课题呢?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我喜欢。”

  从小学到高中,她从未接触过经济学,我不知道她喜欢的动力来自何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写的一篇博客日记,才明白,这一心愿其实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萌芽了。

  那是在她5岁的时候,她在宿舍院子里玩,看到旁边建筑工地一排临时搭建的民工房里,有一个比她还小的小姑娘,穿着一条漂亮的花裙子,觉得很可爱,就把她领到家里,和她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在玩中,不慎打碎了家中几件仿古瓷器。

  我下班回家,看到一地的碎瓷,既心疼又怕不安全,想也没想就吓唬她说,民工的小孩子要偷东西的,以后不要领回家来。女儿瞪大眼睛,疑惑地望着我,她不相信,这个穿漂亮花裙子比她还小的可爱的小姑娘会是小偷。

  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早已淡出了我的记忆,可女儿却在穷追不舍。原来她一直在探究,为什么那样天真可爱的一个小女孩,会被别人无缘无故的说成会偷东西?大人们的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她带邻家孩子回家父母从不这样说?

  伴随着日渐长大,报纸、电视给了她太多的城里人和乡村人的差异,她认为这种城乡差别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使城里人自以为比乡下人高人一等。她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能取消户籍制度,让人口在城乡自由流动,使人们对农民不再抱有偏见。

  女儿的博客让我看得面红耳赤。我在教给孩子什么呢?充其量只是一个反面教材。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他们总是用纯真无邪的眼光去认识事物,理解社会,在他们眼里,人与人,甚至人与动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应该和谐相处。倒是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把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想法强加于他们,灌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去看社会。结果,给孩子的人生之旅设置起一道道防线,一个个障碍。

  令我庆幸的是,幸好我没有过多地去干涉女儿的所思所想,可以让她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尽管我知道女儿选择这条路会走得很累,她自己也在博客上说,“很多人对我的选择不理解,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我想能做一点是一点,一切尽自己所能吧”,我还是想对女儿说,孩子,按你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去闯吧,失败了也不要紧,妈妈支持你。人生只是一种体验,成功与失败都会让人有所收获。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我总觉得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做父母的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随便应付,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触动孩子认识考察世界的缘由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