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山城武义旅游业厚积薄发
· 德国人骑车游西湖
· 娃哈哈稳居 全国饮料业龙头
· 苍南龙港又添两张国家级“名片”
· 防治职业病要从企业抓起
· 暑期培训班怎么成了“摇钱树”?
· “庄稼医院”开进 农资放心店
· “年休假”写进公司章程
· 宋理宗墓碑记重见天日
· 公益广告成了长兴风景
· 努力推进我省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小学生暑期培训宣传单充斥台州市黄岩、椒江等地的小区居民信箱, 学费在600元至5000元不等——
暑期培训班怎么成了“摇钱树”?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陈敢
  8月3日,记者来到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及对门的黄岩实验中学,发现门口贴着各种暑期培训班、夏令营广告。在百合小区,修学游夏令营、艺术夏令营等广告令人目不暇接,而且费用少则600元,多则5000多元。

  林娜这几天心里特烦,她12岁的儿子闹着要与同学一起去参加夏令营。一打听,这个由旅行社办的北京修学游夏令营,为期6天,收费高达5000多元。为此,她没让儿子去:收这么高的费用,还叫修学吗?

  家住椒江商业街的蔡女士有个15岁的儿子,暑期里嚷着要学街舞和轮滑。经多方打听,蔡女士找到一个培训班。蔡女士的儿子参加后用了近千元,还不包括600元学费。据一些家长反映,今年暑假的夏令营、舞蹈班等,收费上千不是什么稀奇事。

  那么,这些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夏令营质量到底如何呢?记者在黄岩区探访了一家夏令营,发现它办在小区,很远能听到老师声嘶力竭地教读英语,而一些八九岁的孩子脸上流着汗,跟老师叫喊着。住在楼上的李老伯摇着头说:“这算什么夏令营?一没空调,二没教室,让孩子们在小区废弃的平房学习,真是活受罪。”

  据了解,像这种“麻雀”培训班,有不少是由中小学老师偷偷办的。有位数学老师在家中办班,一次招六七个学生,半个月下来,收入比一月工资还多。这位老师同时提醒记者,她还是赚得少的,有同事到社会上办趣味夏令营,只要有40多个学生参加,一个暑假收入可达2万多元。

  放暑假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较好休息,在新学期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学习。然而,台州市一些人的行为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目前,当地教育部门正与有关街道、社区和学校联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