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中国儿童的开心指数
· “农学”吃香的背后
· 就业率虽高,七成改行令人头疼
· “农学”天地宽,“吃香”的日子不会远
· 城乡学生都怕吃苦,“农学”还被嫌弃
· 同一个“农民”称呼的不同内涵
· 自我评价各不同
· 向上流动出动力
· 群体构成似橄榄
· 收入差异很明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乡学生都怕吃苦,“农学”还被嫌弃
  事实上,在农业基地里工作也确实辛苦。这几天,城市长大、家庭条件富裕的林学033班的叶耿平在一家园林公司的慈溪基地实习。“基地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网络,对大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何况我们还要整天和泥土、农家肥打交道。”据了解,慈溪基地的条件其实还算是好的,有一些园林基地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一开始大学生都难以忍受。

  许树洪说,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多数没有吃过苦。农村里的孩子了解农村的苦,他们考大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所以他们愿意从事农林专业的也不多;至于城市里的孩子,就更不适应农林基层岗位的发展,更不想跑到农村去受苦。该校园林、林学、植物保护等所有林学专业在校生情况统计显示,平均有38%的学生来自城市,62%的学生来自农村。

  说到不愿意报考农林专业,一些在校生认为,“宁取城里一碗粥,不要乡下一锅饭”,在城市里工作可以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发展前途会更大;而农林类岗位大部分在基层的基地里,有的甚至地处偏远,相当一部分学生担心今后难有机会回到城市,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报考农林专业,即使读了农林专业,也想方设法就业改行。

  该校一份生源情况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浙江林学院连续几年来所有普通本科生源,虽然100%都是以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被录取的,但是第一志愿报考林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是报考该校,但并不是报考林学专业,而是因为没有被其他专业录取而被调配过来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