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作为科技进步的新兴产物,已经走进我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的餐桌上,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等等已经随处可见。就连我们吃得五谷杂粮、柴米油盐都有不少和转基因有关。难怪有人惊呼:转基因时代已经来了!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由于对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不了解,甚至存在着“误读”,问题就在于对转基因的不了解。究竟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有营养?转基因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转基因:
与我们息息相关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食品——番茄于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以来,短短10年间,各种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在英国,与转基因有关的食品达7000种,包括婴儿食品、巧克力、冷冻甜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肠、肉类等。
虽然我国尚没有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生产,但我国进口的农产品有很多已经是转基因产品,排在前3位的是:大豆、玉米、油菜。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产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大豆磷脂、大豆蛋白、玉米淀粉等被广泛用作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因此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很多食品,从奶粉、饮料到油盐酱醋,都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还有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食品酶制剂而制成的面包,使用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而生产出的食用油等。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转基因食品已经无所不在。而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推进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食用转基因食品将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转基因:
人类因此得福
转基因技术运用到食品领域其目的是造福人类。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而且营养更丰富的物种;比如转基因玉米,由于减少了因害虫造成的创口而降低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在玉米中的存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众所周知,黄曲霉素本身是致癌物质。其次,转基因作物还能减少农药用量,农药残留也少。再者,转基因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给百姓带来实惠。人们应该充分享受转基因食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而不要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总之,基因食品因为增强了植物自身的性能,从而在不增加化肥农药的情况下提高了产量,减小了作物的残留农药对人体的害处,营养也更加丰富。
转基因:
原料和食品不能等同
转基因食品分两种,一种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比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另一种是以转基因原料加工生产而成的食品,可以说是“转基因原料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食品酶制剂而制成的面包、使用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而生产出的食用油。尽管来源于转基因植物,但其产品本身并不会有任何转移来的基因。这两种概念是不能等同的。
就食用油来说,目前我国允许进口的转基因植物产品主要为大豆和大豆油,均以原料方式进口后用于加工,对大豆进行转基因改造主要目的是提高大豆的产量以及防止昆虫的污染,转基因成份是核酸,产物是大豆的蛋白质,这两类物质都是水溶性成分。而用转基因大豆原料制取食用油的过程中,蛋白质基本上都流向了豆饼,在油中的转基因成分极微,可忽略不计。因此,用转基因大豆原料加工的食用油本身是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在上市之前也经过国家的安全检测,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转基因:
上市必过国家“安检”关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法规和办法,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我国也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体系。凡是允许在中国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都要通过国家农业部转基因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和相关检验机构的严格评审、检测,已经通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食品,由国家农业部颁发安全合格证书后,方能投入进行食品加工。从营养安全的角度讲,目前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证据,也没有出现因此引发的食品安全纠纷。内蒙古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专门就此问题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尽管在现在,科学家们还就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性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步伐的加快,转基因食品必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更加符合人们对“绿色”和“健康”的要求,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