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民的购买力较低。为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够获得粮食,除了大力发展经济之外,印度建立了有目标的粮食公共分配系统(Targeted 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TPDS系统)。
该系统规定:一是各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用以鉴别居民的收入水平,给贫困居民发放特殊证明。在贫困线以下的每个家庭每月能获得10公斤免费粮食,还可以按照中央定价一半的价格,购买10公斤粮食。二是中央根据各邦贫困人口的数量,确定分配给各邦的粮食数量,并规定,除了用于贫困人口的粮食外,其他粮食必须严格按照公价出售。三是建立一个监督和报告TPDS实施情况的机构,保证该系统有效运行。
对于眼下通过进口小麦来补充库存、平抑粮价的做法,印度有许多不同意见。潘南第卡认为此举是“不现实的”,因为进口价格太高。批评者指出,印度政府愿意向国际市场卖家支付高昂的价格,却不愿意补贴贫困的农民。印度政府现在进口的小麦价格是每100公斤21.3美元,但从国内农民的收购价是每100公斤15美元。他认为,进口粮食只能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还是要提高本国的农业生产力,这才是治本之道。
数十年前,印度通过“绿色革命”,由一个连年缺粮的“饥荒之国”变为自给并出口的“余粮之国”,成为世界上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典范。
“绿色革命”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采用高产优良品种、扩大灌溉面积以及发展农业机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努力提高粮食产量。通过实施“绿色革命”战略,印度的粮食产量在1965年至1970年的5年里增加了50%,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基本实现粮食自给,基本解决了印度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印度很多专家建议,应该再来一次“绿色革命”来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印度农业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2%左右,劳动力也占到全国劳力的70%。但眼下,印度8%的经济增长率中只有1个百分点来自农业。如果政府还是重视不够,不仅粮食要出现危机,恐怕经济也“危险”了。
本报综合《环球时报》、《广州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