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自然地与农民搭上话,然后交上朋友?”
在来到南双林之前,赵彧曾经设想过这样的理想模式:通过推广农民信箱,将手头的“电脑绝活”教给农民,同时了解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需求,比如,需要推销哪些农产品,有哪些知识需要通过网络获得?这样,既能给农民带去实惠,谈话也不至于陷入“空洞”和“尴尬”了。
因此,他在计划书中这样写道:“在村委内部首先推广并注册一部分农民信箱,使村干部能很好了解农民信箱的益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之后,在普通农民朋友中推广时,就可以借助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彧自认为“贴近农民实际”的沟通方法,在现实中却又遭遇了尴尬。
事实上,在村委会的3间办公室里走了一个来回后,赵彧的心里就敲起了小鼓。不要说没有办公用的电脑,连支书和主任使用的桌椅,在他眼里,都是“破旧不堪”的。
仔细询问之后,他才发现,村里电脑的普及率,与他设想的实在太遥远了。连主任家里都没有电脑。大多数村干部,从没碰过鼠标。
“在村里推广使用农民信箱”,是此次浙江大学与湖州团市委联合开展大学生“挂职村官”建设新农村活动的“7项目标”之一。可是,赵彧要完成这个任务,看来难度“相当大”。
情急之下,几位与赵彧有相同境遇的“村长助理”在一起合计,才“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想出了好主意。他们在菱湖镇农业技术指导中心的帮助下,找到一间电脑教室,把镇上所有的“农民信箱联络员”召集在一起,集中上了半天的课。
“通过手把手地教,他们都学会使用农民信箱了。”在这些学员中,包括赵彧所在村的会计。但是赵彧很担心,如果电脑不在村子里普及,“农民信箱联络员”能发挥的作用将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