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北京: 大学生“村官”初上任
· “挂职村官”的第一课
· 熟悉的村庄是如此“陌生”
· “应地制宜”的“农民信箱”
· 遇事插不上话的“村官”
· 暑期补习班让农民记住了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暑期补习班让农民记住了我
  7月15日前后,驻村1周多后的大学生村长助理们,普遍出现了“焦虑症”。

  赵彧的“症状”是:帮会计算账时有点“没精打采”,填表格填得“心浮气躁”;翻报纸时更加难受,“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在挠痒”。

  除了做做会议记录,跟着村干部后面出出现场,赵彧几乎没能干上什么“正经活”。连帮会计算账,也是他“自己要求来的”,“技术含量又实在太低”。

  本来打算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甩开袖子,大干一番”的赵彧,只闲了两天,就觉得有点委屈了。“村里是不是有点不重视我?”这样的疑问在他心中渐长。

  事实上,这时,也是村主任费阿华最焦心的时候。“大学生进村当挂职干部”,无论对于南双林村,还是菱湖镇、南浔区甚至湖州市,都是破天荒第一次。怎样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加了解农民和农村,并且从中得到锻炼,让费阿华们颇费思量。

  “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大学生们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又太少了。”费阿华表示,“即使他们在村里帮不上什么大忙”,能让这些“知识面广、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优秀学生,在一个月的工作中,对农村实际情况有些“感悟”,已经是他最大的心愿了。

  但赵彧并不满足于获得一些“感悟”。回想他在6月获悉学校将要派学生前往湖州建设新农村时,他依然十分激动:“可以代表学校去服务家乡建设,对我而言,有双重意义。”尽管当时正值期末考试,赵彧还是第一时间去报名,并且“晚上躺在床上不停想”,为面试做准备。

  当时的他,可能没想到,一个月之后的自己,会在南双林村的大街上四处“找活干”。

  贴在街上的一则“家教广告”启发了他。此时,正值村民忙着养殖鱼虾和第3季蚕,闲在村里的孩子没人管,正是父母心中的一块心病。

  几天后,虽然简陋,但不乏农家特色的“暑期补习班”建起来了。赵彧一位高中同学的姑母“赞助”了家里临河的“堂屋”。2张木桌,8条长木凳上,围坐着求学的农家子弟。

  “上午是高中生的课,一共11个学生。我同学教7个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我教4个学生的物理和化学。下午是初中生,都由我同学来教,上的是数学和英语。给他们讲的都是新课,哪里有不懂的地方,就一对一地辅导。”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偶遇的几位村民中,很少有人知道“村里有位挂职村官”,但他们却都知道,“来了大学生,给孩子们上补习班。”朱良琴的女儿下半年念高二,她说:“大学生的课,上得比学校里的老师还好。”

  “办补习班,是我力所能及的,也是真正为村里做的一点实事。”赵彧说,他作为“挂职村官”的第一课,还远远没有结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