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时代》周刊对全球正在兴起“汉语热”的评价。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肯尼亚时,一位在内罗毕孔子学院学习的肯尼亚姑娘用流利的中文回答胡主席的提问,她深情地说“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汉语,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这句话真实反映了时下汉语在外国人心目中的位置,也让我们为汉语“墙内开花墙外香”而振奋。
统计显示,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如火如荼,连年创记录,2005年已超过14万,其中大多是来攻读汉语言课程的;同时,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汉语教材进入了许多国家的课堂,有1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的大学在教授中文。而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汉语让全球看好的缘由,既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外在吸引力,更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汉字独具魅力的内在吸引力。诚如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誉的:“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文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被称为“乡愁诗人”的余光中先生感受颇深地说:“成就自己游子作家的利器就是母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
但是,与全球正在兴起的“汉语热”相对照,环视我们身边对待汉语的情形,却有些难以恭维的地方。少数学子和专业人士英文学得刮刮叫,但却说不好国语、写不好国文;有的通信部门设置的电话语言,英语在前、国语在后;有的消费品名称以洋化为新潮,等等。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汉语的“受冷”而悲哀。
季羡林曾这样批评,“我们很多国人对不起自己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三大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唯一没有消亡的从象形字到形声字、会意字交融相合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最古老文种。华夏民族百载千年以来一直用汉语交流、用汉语书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奇妙、科学、先进的汉语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智慧,铸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汉语功能和作用多多,能入诗、入歌、入画、入书(可篆、可魏、可隶、可楷、可行、可草、可宋)。一部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很大程度上是靠汉字承继续记的。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中华文明的万劫不易,靠的是以汉字为重要标志的汉文化独有的兼容性、包涵性、同化性的伟力所在,靠的是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汉文化具有悠久、深厚、丰富内涵的功力所在。我们足可以为祖国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汉语而骄傲!足可以为能做一个中国人、懂得中文而自傲!
爱默生说过“言语是变成化石的诗”。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的根,是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汉语是华夏文化的筋骨,是文明古国的根脉。如果我们自己对国语都不看重、不爱护,怎能期望外人尊重、向往呢?故此而言,爱护母语,就是维护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