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海峡汽车轮渡有限责任公司有一支由12艘轮渡组成的船队,在舟山群岛与大陆间频繁穿梭,每天为3万名旅客和3000辆汽车提供服务,承担了进出舟山95%以上的车流量和85%以上的客流量。
细心的旅客发现,在每艘轮渡上,党员船员的胸前都“飘扬”着一面鲜艳的党旗。如果你有困难,找党员没错……
鲜红党旗胸前“飘”
当初,舟渡9号客运部主任汤欣海来到舟渡8号任船舶党支部书记后,发现不仅普通船员干劲不足,就是党员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他首先唤起了党员船员“不一样”的感觉。在他和党支部成员的提议下,党员船员还将党旗印上胸前的工作牌,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该船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海峡轮渡”及时推广了“舟渡8号”的做法,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凸现出来。去年夏季强台风肆虐的时候,正在避风的“通达1”轮接到指令,前往长白客运码头抢救一名因台风受伤的8岁男孩。身为共产党员的船长阮养章二话没说,立即驾船营救。但此时天暗、风大、雨急,大船无法靠近码头,阮养章当即决定放救生艇接人。共产党员、大副陈勋挺身而出,3名技术能力强的船员随后跟上,终使小男孩得到及时营救。
难事烦事找党员
旅客一登上船,“有困难,找党员”的标牌马上映入眼帘,让人心生温暖。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 4月1日凌晨,“舟渡3号”还停在白峰码头,便有一名男子急匆匆找到一位党员船员:“船能不能开快点,我老婆要生了……”船上党员获悉后,率先行动起来,安排专人看护好孕妇。而船舶党支部也以最快的速度协调船上、岸基各部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速驶向对岸。这趟航程,比平时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一时间。第二天,该旅客正好又乘坐这艘船,他高兴地说:“海峡轮渡是孩子的第一个家。”
轮渡是流动的公共场所。在船站上,曾有人专等旅客的车熄火,以帮助推车为名,诈取五六百元的“推车费”。船舶党支部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一旦有车熄火,党员和船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大副和客运站值班站长的协调下,主动为旅客推车,使得“推车费”不再有了。
帮困扶弱、拾金不昧,在“海峡轮渡”早已成为船员的“分内之事”。去年一年,公司就收到旅客感谢信、感谢意见87项。近几年来,员工每年拾金不昧总额均在100万元左右。
温情向陆地延伸
如果说在轮渡45分钟航程里,旅客感受到了“海峡轮渡”的温情,那么这种温情正在向陆地延伸……
去年8月的一天,一艘轮渡刚刚在鸭蛋山客运码头靠岸,有名刚下船的旅客正愁眉苦脸。码头职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名旅客不小心丢了钱,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所幸的是,轮渡公司有“困难旅客党员帮扶基金”,从中拿出1000元帮助他渡过难关。
最先建立“帮扶基金”的捐款,大部分是公司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后来更多职工加入了这个行列。目前,已累积到40余万元,有5名困难旅客在船上受到资助,还援助了40多名困难大学生。
一星期前,刚从东南大学毕业的翁烨杰专程到“海峡轮渡”表示感激之情。当年,家住普陀的他考取了大学,但是父亲病故、姐姐患病、母亲下岗,让他陷入困境……获悉他的境遇后,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带头捐款,船舶员工自发参与,及时向他捐了15000元,帮助他入了学。此后,他们每年都给他1万元资助,直至他大学毕业。他感激地说:“‘海峡轮渡’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海上45分钟的温馨,更是长久的人生激励。”
在“海峡轮渡”,还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造一条船、建一个支部、结一个帮困对象”。20年来,轮渡船队扩展到12艘,帮困对象却远远超过了原计划的每船一名,受到资助的困难对象达到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