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高阳 陶小庆)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的16位大学生,这个暑期一头“扎”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当起义务翻译。大学生在利用专业知识奉献社会的同时,“预订”到了意想不到的工作机会。
外商云集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处处有外语人才用武之地。今年暑假伊始,大学生朱林琴和其他15位同学直奔义乌,二人一组,统一身穿“义务翻译”的义工装,在商贸城各个摊位自我“推销”。当她向一家玩具销售摊位老板毛遂自荐时,却被婉言谢绝。一位摊主坦诚地说:你们恐怕难当重任。
大学生们并没有气馁。朱林琴和一名同学有一次发现4名印度客商在翻译的陪同下,正与一家木雕工艺品企业讨价还价。由于译员不懂专业术语,朱林琴主动上前解围,帮助外商完成了交易。从此,两位大学生赢得了外商的信赖,应邀全程陪同,协助专职翻译完成了3项销售合同签约。她俩的表现,赢得了外贸公司的青睐,公司表示了招聘意向。
张楠与同学相约来到义乌市场。在“小霸王”市场总经销店工作的十余天时间里,她协助公司完成了两份出口欧盟的外贸大单,公司老总希望立即与她签订工作协议。今年刚上大二的汪美玲,不仅用所掌握的专业八级外语帮助企业翻译了多份外贸订单,并且在业务上开始独当一面。公司负责人随后向台州学院招生就业处打去电话说:“我希望能提前‘预订’这位大学生。”
让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直接面向市场,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赢得就业单位的认可,从而全面提高就业率。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赵校民说,愿意主动融入市场、敢于接受挑战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