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民间的会议,不是政府的会议,请大家都发言。”
正式开会之前,镇长王晓宇特别提醒了一句。不过对于钟振荣这样的农民来说,尽管说是民间的会议,“像干部们那样”开会的规矩还是有的。比方说手机要调到振动,会场里不能吸烟。
3月20日,泽国镇的民意代表们聚在一起,讨论2006年城镇建设预选项目。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是85岁的下樟桥村的徐合钅监。大会从上午8点一直开到了下午5点,中间只因为吃午饭,休息了半个小时。
会议过程显然经过了专家的精心设计,所有代表在经过第一次小组恳谈和第一次大会集中恳谈之后,再进行了一轮程序上看似完全相同的过程,即第二次小组恳谈和第二次大会集中恳谈。小组恳谈是为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大会则是进行一次集中的讨论和提问。
受过市场经济熏陶的泽国镇人,似乎早已习惯以平等、协商的契约精神行事,很快适应了自己并不熟悉的角色。集中恳谈一开始,45号代表就站出来批评环保部门“垃圾处理”和“自来水水压低”的问题,马上有相应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解释和承诺。接下去所有的发言,触及的都是这样的切实问题。
于是很自然的,许多问题超越了列入预选的项目,使这场民意代表会更像是一个诉求平台。镇里也有这样的规定,除选出合乎民众要求的建设项目外,拟定5%-10%的资金,用于解决民意代表强烈要求建设的其他项目。
去年的会议之前,扁屿村支书朱文江找到村里的民意代表朱宗米,请他在会上提一提村边那条路的问题。那是连接当地小学和泽国大道之间的一条路,由于涉及到了其他村子,朱文江希望能由镇里出面,把路修好,方便老师和学生。朱宗米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责任挺大。
那次会后一年以来,朱宗米一直还在关心他选中的那些项目的进展。这次,镇长王晓宇专门通报了2005年中选的12个项目的情况。他说,9个项目已经实施,还有3项正在衔接和进行中。当然,他提的这条路已经修好了。
钟振荣也承认,今年的这些建设项目也和自己息息相关。开完会没多久,他就收到镇里给每个民意代表发来的信,信里告诉他们最终的项目选择。同时,还有一个承诺,“明年人代会前会再寄一封信,告诉你们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