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泽国实验:公众参与的理性碰撞
· 寻找科学决策的路径
· 民意表达的角色适应
· 用制度保证科学决策
· 公众决策更注重长远
· 民意代表产生像“摸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众决策更注重长远
  延伸了文昌路,解决牧屿城区与泽国的城市交通,使牧屿地区明显受益,但与这条道路相隔较远的其他地区的人则无法获得太多的直接好处。城镇建设项目本身,由于门类不同,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像道路和桥梁项目能够拓展城市发间空间,但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而诸如绿化、美化项目能改善人居环境,但农村地区受益程度低于城区。

  之前,总是在“最佳”和“最优”方案之间反复寻找平衡的决策者,都表示想使地方政府的决策与公众的决策尽可能地相互吻合,在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镇长王晓宇希望,今后能把这种公众的参与确定为决策的前置条件。

  程序上的每个环节,都在力求最大可能的公平。专家组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来自温岭市环保、交通、规划部门的官员,被突出的是各自的专业特色。组织方要求他们在接受咨询和提问时,“不参与讨论,只提供基于专业知识的意见”。

  所有民意代表,今年被分成16个小组,1-8组为理性组,9-16组为常规组。理性组的设置,是这次的首创。这是一个颇具实验色彩的安排,所谓理性组,就是倡导站在公共利益上探讨问题,为此展开“富有理性的争论”。

  主持人是理性组的关键性角色。31岁的泽国三中教师谢慧君担任了理性八组的主持人,在专门的培训课上,她被告知要“保证公正、中立”,不可以使用诸如“镇领导说”、“某位专家说”等具有引导性的话语。她不仅要给组里每个人平等发言的机会,还要做的一件事,是鼓励参与者对其所表达的观点的潜在价值和推理进行反思。

  “从一定意义讲,这是一种观念修正的过程。” 镇宣传委员梁云波说,能促使一些分歧意见的“自我消化”。

  于是,议程中安排的第二次小组与大会讨论就蕴含了更多的深意。谢慧君肯定,“第二次交流的对话质量一定高于第一次”,因为通过一次大会讨论,人们吸收许多别人的想法,会修正一己的看法,逐渐从公众视野里考虑问题。

  民意调查经过专业的量化分析之后,有不少有趣的发现。去年,因为选址问题,丹崖垃圾中转站项目被耽搁下来,今年被再次列入预选项目,它又一次入选,并以9.2984的最高分成为民意调查的第一名。而诸如泽国大道南延、西城路拆建等项目被列在公众关注度的后面几位。

  天天跟田里的活儿打交道的钟振荣,抱怨最多的是水质问题,溪里的水臭得连地也没法浇,于是他特别支持污水处理站建设等项目,这与去年朱宗米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些长效的项目是他们最关心的,而并非像路桥项目那样立即能见到效益。

  让镇里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他们想在镇政府前兴建市民公园的项目,可能会被批评为“形象工程”,但却得到了大多数民意代表的支持。一位代表说,必要的形象塑造还是应该的。但是支持仅限于该公园的一期工程,对于规划中的市民公园二期,多数代表建议不要急着上马。

  蒋招华感叹,泽国的老百姓着实给他上了一课。公众的理性态度,超越了众多专家的设想。像“城乡规划设计”这样的项目,与公众日常生活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却排名十分靠前。因此,专家认为,在公共事务方面,公众可能比现有体制下的一些决策者更关心区域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效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