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波 李建 通讯员 胡海岩) 挨家挨户推销产品、发行报纸的方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扫楼”。而今,杭州下城区朝晖街道各社区的党务工作人员也在忙着“扫楼”:逐一拜访租用辖区内写字楼、住宅楼的非公企业,了解企业中的党员人数,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党支部。
这种被该街道称为“登门叩访法”的新方式,为新时期城市中心区党建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朝晖街道位于杭州武林商圈,辖区内有700多幢楼宇,近年来每年都吸引300多家非公企业落户,楼宇内企业总数已达1500家,但大多数企业没有组建党组织,许多企业的党员也没有亮出身份,街道党工委很难了解党员状况,使楼宇党建成为“盲区”。
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让党员有新“家”, 朝晖街道成立非公经济党委,从去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 “扫楼”工作。街道将700多处楼宇划分成若干责任区,以社区党委工作人员为骨干成立了百余人的楼宇党建联络员队伍,分片包干。如今,该党委下设两个总支、11个支部,其中5个是楼宇支部,共有党员227人。其中近40%的党员,是通过“登门叩访法”找出来的。
在朝晖街道党工委办公室,笔者见到了一份“工作手册”,这是街道下发给各社区的“楼宇党建叩门艺术方法”。其中第一项就是“选时间”:“要选准时机出击,刚上班时不要去,午休时间不要去。”“工作手册”还有懂礼数、重仪表、讲普通话等9项具体要求。据介绍,每位联络员为了解一个企业的党员情况,一般要上门3次以上。
通过楼宇党建联络员的努力,楼宇党支部纷纷成立。浙江欧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陈炳奎告诉笔者:朝晖街道帮助公司成立了党支部,支部现有25名党员。通过定期的支部会议和日常学习,大家的党员意识及凝聚力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