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明的痼疾:亲情综合征》一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血缘?
血缘是人类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种人际关系,在人类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与别处往来,必然是只同家人往来。在这种情况下,“血缘”就显得突出。
可是,社会是发展的,人的活动半径在不断延长。这样,就加剧了社会细胞与社会肌体之间的矛盾。大家都熟悉“无徽不成商”这句话。徽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曾起过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无徽不成商”而来的是“十年夫妻九年空”。那就是说,徽商成天在外边跑生意,大部分时间是不在家里的。“跑生意”,生意是跑出来的。商品要流通,人口要流动,不跑哪来的生意?因此,早在唐代,白居易就点穿了“商人重利轻别离”。
谁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时间是个常数。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社会流动的流量在增多,流速在加快,这就自然而然地带来家庭职能的弱化。家庭职能的弱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来家庭结构的松化。家庭职能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松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来家庭观念的淡化。当然,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大趋势是淡化, 可也有时进时退的时候。
如今有许多国家子女成人后,便开始自食其力,可我们还流行“啃老”。不让“啃”,就闹得面红耳赤。两极相通,不敬老是啃老的翻版。对亲情要坚持两点论:第一是要有亲情,第二是要适度,不要陷入血统论,不要犯“亲情综合征”。在家庭观念问题上要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今有些企业是家族企业。这在原始积累阶段,在办企业之初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要死抱着“家族”不放,如何走向世界?有个已经红极一时、走遍世界的企业家王安,只因有“传子”的倾向,换句话说,只因患有“亲情综合征”便立即导致企业的不景气。后来,纠正了“传子”的做法,企业又开始复苏。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治疗“亲情综合征”,固然要从理念上着手,更要从经济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