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1926年初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第一次武装起义发动于1926年10月24日。起义因准备不足,大部分工人没有发动起来遭受失败,起义工人领袖陶静轩、奚佐尧等英勇牺牲。
第二次武装起义发动于1927年2月22日。由于海军两舰配合起义的计划泄露,22日晚,在来不及通知各区起义工人的情况下,“建威”、“建康”两舰被迫提前炮击高昌庙兵工厂,打乱了整个武装起义的计划,起义开始后,各区工人纠察队失去统一指挥,加上北伐军在上海郊区停止前进,钮永建的便衣队按兵不动,致使工人陷于孤立,起义再次失败。
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在吸取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后,继续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27年3月21日清晨,中共上海区委根据中央的决定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3月21日中午12时,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轮船和全市的工厂同时汽笛长鸣,上海80万市民总同盟罢工开始了!
下午1时半左右,南市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下午3时,各路工人纠察队、自卫团、海军起义人员在江南造船厂及高昌庙兵工厂前会师,包围驻厂的直鲁军海防卫队士兵,迫使敌军全部缴械投降,第三次武装起义首战告捷。
接着,虹口各厂工人纠察队,攻占虹口中心警察署,打退了敌人的猖狂反扑。沪西工人分两路进攻曹家渡第六警察署,占领潭子口警察局,在攻占第四警察署时,遇到直鲁联军的顽抗,纠察队员用麻袋装上泥土后,堆叠在推车上作掩护向敌人发起进攻,迫使敌人缴械投降。沪东、浦东和吴淞的工人纠察队也各自完成了预定的起义任务。
闸北工人纠察队同时向五区警察总署、广东街警察署、商中华新路警察分署等据点发起攻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攻克后,又在天通庵火车站伏击从吴淞溃败下来的500多名直鲁联军,击毙和俘虏300多名,缴获了大量武器。龟缩在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的敌军,妄图伺机反扑,敌军司令毕庶澄坐镇指挥。由于北火车站守敌集中、工事坚固,工人纠察队同敌军相持不下。上海总工会派人前往龙华的北伐军东路军指挥部,请白崇禧出兵助战,但白崇禧按兵不动。周恩来马上调整力量,将闸北工人纠察队和前来支援的沪东、沪西工人纠察队会合在一起,集中轻重型武器,以北火车站的东南面为主攻方向,各支工人纠察队同时向敌人的据点发起总攻。毕庶澄在死守无望的情况下逃走,北火车站的敌军失去了指挥、乱成一团。3月22日傍晚6时多,敌军全部投降,北火车站结束战斗,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了全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伟大壮举。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