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换谁都会这么做” 俯仰可拾的敬老故事
· 文明乡风,催生农村新生活
· 乡风文明是 新农村 建设灵魂
· “活着要好好享受” 殡葬改革转变生活理念
· “钱塘郭里看潮人” “进士故里”的文化演变
· “不把钱看得太重” 经济强镇的文明诉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活着要好好享受” 殡葬改革转变生活理念
  “等天气稍微凉快点,我们就出发吧。”这几天,武盛村78岁的老太太叶小娜,正四处联系她的“老姐妹”,筹划着初秋集体去北京旅行。

  遇到有老人担心身体吃不消,叶小娜就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去年,村里有人动员她一起去西安旅游,从没出过远门的老太太,也怕身体扛不住,拖年轻人的后腿。没想到,第一次坐飞机,却“一点都没事”,让老人对日后的出行特别有信心。

  “西安和北京,看的都是古文化,明年我们打算去香港感受下现代气息。”叶小娜笑着说,如今连孙女都夸她,奶奶“时髦”起来了。

  说起老人的变化,儿子俞志祥认为,这与10年前开始推行的殡葬改革不无关系。

  当时,分水的制笔业已经发展得不错,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竞相为祖辈修缮坟墓。大家都觉得,“以前没条件,老人们生活得蛮艰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死后该让他们有个好去处。”

  据负责镇民政和殡葬管理工作的胡来法介绍,那时最豪华的坟墓造价达四五万元,占地60多平方米。健在的老人也在攀比,要子女为之“预留地盘”,做好寿坟和寿棺来“延寿”。

  眼看着青山“白化”,由土葬改火葬、将“公路沿线的寿坟全部炸毁,公路沿线坟墓全部迁出”的殡葬改革,在分水农村率先推开。

  没想到,这一改革改出了农村新风尚。现在,在分水镇,不仅年轻人赞同死后火化、进公墓,老年人也一改过去那种“薄养厚葬”习俗,享受生活。

  去年,俞志祥的父亲患癌症去世,原来担心老母亲接受不了,会提出土葬要求。没想到老太太比他们开明,同意火葬,连早就花了2000多元钱定做的寿棺,也就没有取回来,至今仍放在工匠家的草间里。

  以前听惯老人念叨“节约点,把坟造造好”的子女,忽然发现老人们在闲聊时开始讲究生活了:“想开点,吃好点,活着就要好好享受。”

  如今,叶小娜经常和老姐妹们约好,早上去天目溪边走走,或者在江边公园健身苑活动活动。有病痛了,也不再苦熬着,让子女陪到卫生院去“瞧医生”。老房子租掉的1万多元年租金,孩子们让她当作“旅游基金”。

  向来以孝道闻名的分水人,如今对生命的理解更实在了。“现在生活条件好,吃的、穿的,活着的时候什么福都享受过,死了还有什么好要求的?”叶小娜笑着说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