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换谁都会这么做” 俯仰可拾的敬老故事
· 文明乡风,催生农村新生活
· 乡风文明是 新农村 建设灵魂
· “活着要好好享受” 殡葬改革转变生活理念
· “钱塘郭里看潮人” “进士故里”的文化演变
· “不把钱看得太重” 经济强镇的文明诉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塘郭里看潮人” “进士故里”的文化演变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在分水镇柏山村的图书室里,今年高考考上“一本”的许鹏,接过奖品《徐凝诗抄》,轻声读了起来。

  全村只有153户人家、523人的柏山村,今年5人高考全部考取,其中有一个孩子考上“法警”。

  这让村支书郎忠根欣喜不已。按照柏山的“村规民约”,考取大学的孩子,将得到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奖励和一本《徐凝诗抄》,村里还要开一次座谈会予以表彰。高考结束后,孩子们也有义务将读过的书捐给村图书室。

  地处西湖和千岛湖之间的山陇,紧挨瑶琳仙境的柏山村向来人杰地灵,早在唐宋就出了徐凝、王日休等5位进士,因此被称为“进士故里”。

  注重教育和学习,让柏山在10年间,一举改变了全乡经济收入、村容村貌倒数第一的落后境地。

  郎忠根回忆说,早年村民的养蚕积极性不高。他决定自己先养,为此先后多次自费去外地学习。养蚕兴旺起来后,村里将之包给大户,所得资金归集体所有。

  村里4400多亩山林的经营理念,是郎忠根从战友那儿求教得来的。竹林由临安人以700元每亩的价格“中标”,进行竹、笋产品的深加工。荒地则承包给了萧山人,从事苗木栽培。打工的,反而是没有经验和技术的本村人。

  在一部分村民出门经商之后,村委会还出面贷款买车,承包了宁国到义乌等几条长途线路,短短几年,村民的生活和村里的环境就发生了大变样。

  村委会的新办公楼里建起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楼外建起了篮球场。最让村民引以为豪的是前年建造的廉政主题公园,在公园对面,矗立着唐代诗人徐凝的雕像,每逢节假日,出门在外的柏山人都要带着孩子来这看看“老祖宗”。

  房前屋后种起了花花草草,村里还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分开处理的方法,还是郎忠根带着村里全体党员去安吉考察后学来的。目前,村里正在创建省级园林绿化村。

  车行柏山,只见绿意葱葱的村里,随处可见农家别墅,3米宽的通村水泥路长达3.2公里,全部由村民投工建设。郎忠根说,接下去村里将规划在山林里发展农家休闲旅游,计划将马路改成“单向行驶”,由水泥路进村,由5米宽的机耕路出村。

  把女儿嫁到柏山的安徽“亲家”,探亲看到村里的变化,有些吃惊,他说:“我们那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刚贴出来,你们这已经变成新农村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