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专版
3  
PDF 版
· 瑞安制造业:创业 创新 创牌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 “三驾马车”助推创新型经济
· 十年磨一剑 出鞘始见锋
· 瑞立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实现跨越式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瑞安制造业:创业 创新 创牌
  瑞安制造业:

  创业 创新 创牌

  瑞安是中国南戏之乡,浙江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小邹鲁”美称。在深厚的文化底蕴背后,闪烁着独特的商业智慧,“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和“工商皆本”的重商思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睿智的瑞安人。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活跃在风口浪尖上。

  瑞安不仅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和“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而且还一直是温州地区的经济排头兵。

  2005年瑞安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39位,区域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19位。先后获得“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等7张金名片。 这些金名片不仅为瑞安带来眩目的光环,更带来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同年,全市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15.7亿元,财政收入27.5亿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瑞安工业结构调整正在破题

  瑞安经济能够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与规模,是与其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然而,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在中央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和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宏观调控产生的强制逼迫力量,我们称之为“倒逼机制”。

  瑞安经贸局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倒逼”机制逼出了内涵提升新路子、逼出了集约利用土地的“加减乘除”、逼出了“向空中要发展”的战略、逼出了从“重引资”到“重引智”的转折……

  2004年,瑞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三大主导行业,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从“瑞安制造”向“瑞安创造”的转变。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亮点和转机,大致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从轻重工业比重看,实现了从“轻工”向“重化”方向的转变,2005年底,两者之比为2.62∶1;从企业结构看,“扶大放小”:仅2005年底超亿元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20家,其中18家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象平均产值达4.47 亿元。二是制定瑞安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扶持目录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这两个目录为瑞安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三是结合瑞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层次低、自有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的现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升级的新路子。在全力做大做强三大主导行业的同时,坚持以民引外,民外合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国际主流产业,加快推进瑞安产业与国际主流产业的接轨。如云顶集团与中国一汽集团在瑞安合资生产专用汽车,结束了该市“只有零部件而没有整车”的历史;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MDI项目,拓展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链。

  去年,香港多彩科技、深圳多维丰等企业在瑞安投资生产数码通讯、CPU散热等IT产品,使瑞安的高新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今天的瑞安,正在向高新技术领域蓄积新的优势。

  产业集群特色明显,区域品牌效应显现,标志着瑞安产业集群已步入高质化发展阶段

  走马瑞安,可见“瑞安制造”品类繁多,处处精彩;“点”、“块”、“面”,三重经济组合,凸显瑞安特色。

  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服装、制鞋、食品、工艺礼品……这些产业特色鲜明的地区称号正成为同类型产品中极具市场号召力的品牌代名词。一个个“单打冠军”,产销额傲视全国同行,令人目不暇接。2万多家企业苦心经营的“瑞安制造”,正是今天瑞安繁荣之基石。

  2005年,全市29个制造业行业中,已有12个行业以“一乡一品”集聚形式分布于17个乡镇,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这三大主导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中占56.6%,并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较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服装、制鞋、食品、工艺礼品、箱包、眼镜等优势轻工产业“一乡一品”的集群特色同样明显,并且这些集群大多已步入行业的升级阶段,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共享和产业联动协作的良性发展轨道,提升了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质量立市、品牌兴业”战略的指导下,瑞安区域品牌培育工作获得重大突破。目前,瑞安市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男装名城”、“中国胶鞋名城”、“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包装机械城”等七张国字号“金名片”。

  在以贴牌完成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后,许多企业依托产业优势,开始创牌,开拓成长空间。2005年,华峰集团和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聚氨酯与氨纶产品双双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瑞安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最新数字显示:全市共拥有2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19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

  调整产业布局,打造温州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金南翼,是瑞安营造新的竞争力的又一大手笔

  按照《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建设思路以及《瑞安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总体要求,瑞安将形成“一纵两横”的区域产业布局构架。“一纵”为以104国道为轴线,以整合发展塘下东、北工业区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拓展瑞安经济开发区为契机,集聚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为重要依托,加快对新兴产业的承接培育,形成瑞东沿海先进制造产业带;“两横”是以飞云江两岸的瑞文公路、瑞湖公路为发展轴线,以现有传统特色产业分布为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江南、江北传统特色产业带。

  瑞安的制造业从以轻工业为主,转向轻工和重化工并举,已展开蓝图;从以传统产业为主,转向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并举,已取得成效。瑞安经贸局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瑞安将抓住世界产业转移机遇,以高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等为目标,优化全市经济布局,逐步形成瑞东、江南、江北三大产业带,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基地,以飞云江两岸的中心镇和特色镇为依托的四大产业功能区……使它们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抱团”,增强瑞安制造业新的活力与竞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