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留住游走在乡间的“大众记忆”
· 那些挂在老人嘴边的乡间俚语
· 肚子里有多少讲不完的往事 生活中就有多少捞不尽的民间记忆
· 谭振山的1000个故事会不会失传?
· 带着情感的大众记忆 是再现生动历史的“人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谭振山的1000个故事会不会失传?
  谭振山,辽宁省农村一位80多岁的老农,最近名声大振。这一切,都缘于“谭振山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20项。这也是文化部公示的501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以个人名义申报成功的一项。

  沈阳市区西北30公里的城乡接合部,有一个太平庄村,隶属于新民市(县级)罗家房乡。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说能讲故事的谭振山,方圆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太平庄村的后街有一处整洁的院落,在三儿子住的4间平房的东端接了两小间偏厦子,大约有20平方米,谭振山老两口就住在这里。

  看家里来了不速之客,谭振山放下手中活计,进屋换了一条干净的裤子,穿上唐装棉袄,热情地招呼记者在炕上坐下。

  “我是1925年农历十一月初十生人,生在往西几里地的新安堡村,也是在那儿念的伪满国民优级小学,十几岁才搬到太平庄村。这太平庄村别看现在不打眼,在清朝却是‘大清皇家马场’。太平庄再往北五六里就是石佛寺,靠着辽河,当年也是千帆竞过、商贾云集、驿站码头齐全的大镇。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巧的是就有几个长辈亲友爱讲故事,口传心记,我也能讲故事了。”谭振山一个简短的开场白,把他与民俗民间文化的渊源说得清清楚楚。

  谭振山民间故事的源头都是亲友乡邻。比如旧社会当风水先生的三伯父谭福臣,就擅长讲鬼神怪异故事,像什么《赵匡胤与红煞神》、《关公有后眼》等等;谭振山的继祖父赵国宝是造帆船的木匠,也能讲《泥鳅精受皇封》等不少民间故事。还有新安堡村的几位老先生,像刘万信、国生武、沈斗山等人,也给谭振山讲过《孔子借粮》等故事。一来二去,聚少成多,谭振山也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了。

  谭振山讲故事已有70多个年头。1992年7月,谭振山走出国门,应邀赴日本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博览会”。他登台讲了3次故事,分别是《老龟报恩》、《洞房认义女》、《三忍救妻女》。日本国学院教授野村纯一评价说,中国的民间故事好,宣传的是道德仁义,讲的多是真善美。多年研究谭振山的中国学者江帆认为,谭振山的民间故事贵在口传心记、原汁原味,而且一个人能讲千个故事,在中国在世界都是罕见的。

  谭振山身高1.82米,腰板笔直,相当硬朗。尽管一头银发,但耳不聋眼不花。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不常讲故事,但只要给他一些时间,1000个民间故事大多还能“捡”起来。

  谭振山现在担心,他的民间故事很有可能失传。他说,如今又是电视、又是卡拉OK、又是电子游戏,各种娱乐形式多得让人眼花,人们听故事的兴趣已经下降。更重要的是,现在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讲故事没人给钱,所以讲来讲去就自消自灭了。谭振山从来没收过徒弟,如今四世同堂,老老少少加在一起有三四十口,但只有四儿子谭文海和孙女谭丽敏还爱讲故事。但他们能不能传承自己的民间故事,谭振山心里可没底。谭振山的8个儿女大多在本村务农。老两口全凭孝顺的儿女每家给一点钱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谭振山诚恳地告诉记者,自己一辈子就是农民,从没想过靠讲故事赚钱。他唯一希望的就是,既然自己的故事成为遗产,那就赶快想办法让它们流传下去,毕竟年龄不饶人,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