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张天孝显然感到还是挺满意的。“不少同学都羡慕我‘混’得不错。”他愉快地说。在学生时代,他留给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做事执著,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用书面语表达起来恐怕是属于那种“偏不……”
他说,这种性格大约小时候就有了。他5岁那年逃难,大他两岁的哥哥因为体弱有人抱,小他两岁的弟弟也有人抱,只有他这个老二,爹娘要叫他自己走。他就发狠:“就自己走,就要走得快”;小学毕业,因为怕被“请财神”(就是被绑架后向事主家敲诈勒索一笔钱),爹娘就买来一架摇袜机,对他讲:“你不要上学了,哥哥也没上。你就学这个好嘞!以后卖卖洋袜也很不错”。他偏不,要想读书。中考已经考过了,一个小学毕业生也有胆,自己一路找去,找到学校对校长说:“好不好给我一个机会,你们考考看,我够不够格。”结果一考就考上了。从此少了一个生意人,多了个小学教师。
搞教学研究也是这股劲头:“人家搞过的,我不大有兴趣,总想弄点自己的东西!”
用五十年的光阴,张天孝还真的“弄”了点自己的东西出来。不久前,他刚开过一个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五十年课题鉴定会。来的人都名头不小,有中科院的院士,大学的专家教授,数学教育协会的会长,国内的数学教育专家……众口一词地为他踏实做事的精神感动,为他比较超前的数学教学理念叫好。而年已七十的他,还在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带领数学教育研究的团队继续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因为审批冻结等原因,张天孝的数学读本还没有通过新课标的立项,这就意味着他的教材在理论上讲不能再被使用了。尽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多次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张天孝觉得受到的压力还是很大。“去年我们的教材订数下滑,但今年又有回升。很多用过的学校都觉得我这套教材对数学思维训练有不错的效果”。这个市场选择的结果又让他多少有些欣慰。在基层做了一辈子研究工作,张天孝以他的执着证明,一个人在坚持中会产生怎样巨大的力量。
在鉴定会上,教育部一位专家的话让人动容:“一个学者的个人学术观点不一定对,但他的个人探索精神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是的,让每个专家肃然起敬的是张老师实实在在的研究精神。张天孝在编写现代小学数学中都有三个版本,先做出实验本,待成熟后再出版。每一个专题的探讨都经过实实在在的实证研究。从设计方案,到课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验,再做修改,再运用到实践,说起来没有什么奥秘。但难就难在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这种一丝不苟,以实证说话的态度。
为了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他光是卡片就做了两千多张,为了研究小学生数学能力,跟踪调查就做了六年。
现在创新氛围日浓。张天孝这个基层研究工作者以他的踏实与敬业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