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杜大强 余姚市报道组 龚宁 叶初江) 如今的姚江,以清流和美景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两年来,姚江夜游成了当地一个新的旅游品牌,至今已吸引近5万游客。但很多人不知道,11年前,以一部法规为契机,姚江开始了艰难的蜕变。
当了整整10年余姚市环保局长的宋家国,用4个字形容自己上任时的姚江:又黑又臭。
姚江干流全长105公里,这条孕育了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河流,又是宁波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源,饮用姚江水的市民多达80%左右,直至上世纪70年代仍是水清见底。但从80年代开始,沿岸工厂把一个个排污管伸向了姚江,姚江水质一度恶化。
为使这条母亲河重现生机,宁波市陆续出台了10余部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其中,1995年10月1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的《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一条江而立的地方性法规。
为消除姚江两岸的工业污染,余姚市对沿江污染企业实行了多项有力措施。到目前为止,余姚市累计关、停、转、迁了华丰制衣厂、电镀厂等27家规模企业,年削减废水排放量达882万吨,削减化学耗氧量8500吨,占姚江化学耗氧量的90%。
余姚市还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建在离城区30多公里的小曹娥镇,并且将姚江两岸乡镇的生活污水与城区联网,汇入小曹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市还坚持专项集中整治与平时的督查、巡查、抽查相结合,职能部门的专项行动与群众举报、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实行远程在线监控,多管齐下促进姚江水环境的改善。
十多年来的努力,使姚江水质实现了根本好转。据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姚江全线基本恢复3类水质,与1995年相比,提高了两个以上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