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40万农村孩子免费看上优秀儿童剧
· 两年五万人夜游姚江
· 农妇在家门口上班“感觉真好”
· 爱情起步万松书院
· “来世还做你爸爸”
· 我省昨日出梅
· 选商引资要做“合”字文章
· 北京迎来38℃高温
· 巴西队出线了
· 去年新增学生党员七十余万
· 父亲:愿您天天有快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苍南观美镇创新来料加工模式
农妇在家门口上班“感觉真好”
  本报讯 (记者 王纲 方海)“该上班了!”早晨7时,苍南观美镇观美村的农妇相互招呼着来到村里的制笔基地,组装水彩笔。这个120多人的小车间,一天能装配出20多万支水彩笔,全部出口。女工苏萍告诉记者:“家门口当工人真好,一个月能赚600多块钱,还可以照顾孩子,比出去打工强。有些动作快的,一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呢!”

  这是苍南县积极创新来料加工模式,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可喜一幕。海螺集团、长力笔业、如意礼品、跨日鞋业等温州轻工企业分别在观美镇岩联、楼下等4个村办起了礼品、制笔、晴雨伞等4个加工点,工人是清一色的当地农妇。仅用了半年时间,观美镇就有500多位农村妇女成了产业工人。

  观美镇是温州市139个欠发达乡镇之一,以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席草、蔬菜种植和外出打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79元,相当于温州全市平均水平的44.9%,还不到全国平均数。全镇仍有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2334人,许多农妇因不会说普通话而无法外出打工。全镇17个村中有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今年初,观美镇在结对帮扶的温州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确立了“转移厂房到农村、分解车间到村居、搬迁机器到农户、发挥优势齐发展”的思路,将原镇企业站改造成“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站”,针对温州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厂房租金高等情况,主动出击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就地转产转业。

  该服务站以50万元扶贫资金启动,推动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并由村集体和个人合资成立来料加工厂。服务站暂借给加工厂部分资金,收购旧宅基地建成简易厂房或修缮闲置校舍、租用民房、购置加工设备。加工厂上交一定比例的利润,由村集体与服务站按9∶1分成,从而使扶贫资金发挥了长效作用。村集体经济也同步壮大。以每个加工点每年净利润10万元计,村集体可获得两三万元。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妇报名参加培训,投身来料加工业。按现在安置500个劳动力、每天收入20元、年加工天数250天计,一年将能增加农民收入250万元。岩联村党支部书记苏如切向记者透露,依靠来料加工,村里许多妇女的收入已经超过男劳力。

  到农村设车间的企业也因成本降低而受益。温州海螺集团党委副书记卓益雄说,原先到这里办晴雨伞加工点,纯粹是为了“反哺”,只算了“政治账”。但在合作后,发现完全可以算一笔“经济账”,成本大大低于企业自办组装车间,所以正在考虑扩大在农村的加工规模。

  最近,在观美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苍南县出台了扶持欠发达乡镇来料加工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全县推广观美来料加工模式,还给每个农民补助技能培训费50元。

  编者按: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既鼓励农民走出去,又引导农民留下来,还要支持出去的农民回乡创业。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专题报道,介绍一些地方的做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