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形象导刊
3  4  
PDF 版
· 吉利大学的办学辨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6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吉利大学的办学辨证
□万润龙
  北京吉利大学的师生近来一直沉浸在自豪的回忆里。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吉利集团作为被指定发言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其自主创新的经验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强烈反响;而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受中宣部、科技部邀请开始在国内主要城市作《创新孕育企业生命》的巡回主题演讲;吉利汽车继去年参加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后,今年又参加了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今年相继到吉利集团或吉利集团在自主创新成果展览会的展台参观……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董事长,在介绍吉利成功的所有场合,都突出强调了一个事实:我们有自己的吉利大学,这是吉利集团成功的战略举措,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力量的凝聚,是吉利汽车自主创新的必要前提。

  吉利集团目前有四所“厂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学院、海南三亚学院,另有两所大学正在筹建之中。而最让李书福和全体吉利人感到骄傲的,是北京吉利大学。这所创办不到6年的民办高校,如今已经是一所有在校生2.4万、跻身全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之列的综合性大学,正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创造新的奇迹。

  6年前的今天,笔者曾应邀在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的一片空地上参加过“北京吉利大学”的奠基仪式;6年后的今天,原先的那块空地已经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的全日制大学,2.4万余名学生正在这里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

  有太多的惊奇,有太多的问题。于是,笔者走进吉利大学,找到了这所学校的掌门人、执行校长罗晓明,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和学生的教室,寻找那种种问题的答案。

  吉利大学的办学辨证就这样逐渐清晰。

  吉利大学的办学辨证

  □万润龙

  A 民牌(民办)与名牌    6年前,罗晓明到北京创办吉利大学之初,李书福与罗晓明之间就已经达成了共识:一切从名牌开始,办中国最好的大学。他们为吉利大学创名牌大学设定的时间表是“二十年二十强”,也就是说,通过20年的办学实践,全面步入国内名牌大学20强之列。

  为了了解世界各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李书福和罗晓明特意到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等世界一流名校考察。考察结果让他们信心大增:在美国,一流名校往往不是国立、州立大学,而是民办大学。在美国排名前10位的著名大学中,有6所是民办大学。

  就像当年没有人相信吉利集团能造汽车一样,曾经有许多人怀疑吉利大学设定的“二十年二十强”的名校目标,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谈。笔者六年前站在北京马池口镇的一片空地上参加吉利大学奠基典礼的时候,心里同样嘀咕着这“二十年二十强”的目标是否有些夸张。但随着一年几次到吉利大学的访问,看着吉利大学前进的足迹,笔者确信这“二十年二十强”的目标绝不是诳语。

  在吉利大学校长办公室,校办主任苏保群给笔者看了北京市教委的一份文件说:“北京吉利大学作为办学成绩显著的大学,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建设国际化的、新型的综合性大学’为奋斗目标。建校以来,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全市高校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北京吉利大学首获A类办学资格,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民办高校’……”

  笔者又想起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在视察吉利大学时的一次讲话:吉利集团是民营企业中搞得好的一家企业,但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全国赚钱最多的企业。一个企业赚了钱后干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吉利集团在企业赢利之后,投巨资在北京兴建一所民办高等学校,而且取得了如此快的发展,这是一件很有远见的事情,也显示吉利集团领导的远见和卓识……

  在吉利大学的网站上,笔者还看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在视察北京吉利大学时对这所大学的评价:参观过一些民办大学,对于吉利大学这样迅速的发展,表示惊叹。2000年3月奠基,8月盖好楼,9月就迎来了第一批新生,短短四年时间学生就有近两万人,学校的管理有条不紊。如果不是民办大学,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迹。

  就如吉利汽车走出国门,代表中国汽车参加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和底特律国际车展一样,吉利大学如今同样已经是中国优秀民办高校的形象和代表。“一切从名牌开始,办中国最好的大学”,正在从目标走向现实。

  B 大楼与大师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此名言如今成为一些重点大学校长们时常引用的“行话”。

  但罗晓明却对此名言提出了疑义,并且作了修正。他说:大学者,大师之谓也,亦须有大楼之备焉。

  “大楼与大师是吉利大学治校的法宝,也应该是民办高校治校的法宝”,在各种论坛上,罗晓明都坚持自己的说法。

  罗晓明认为,在国家鼓励民间办学的今天,不少民办学校由于缺乏投入,没有自己的校舍,师资力量薄弱,更没有自己的教材。“这样的‘三无学校’必然误人子弟”,罗晓明告诉笔者,硬件建设是办学、办大学特别是办现代大学的必需保障,要办国际化的大学就必须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校园。吉利大学的“大楼工程”由此确立。

  如今,当笔者再次来到位于北京昌平科技园区内的吉利大学时,这所占地1600余亩、规划用地3000亩的民办大学已经可以与北京的许多著名高校媲美。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阶梯教室群、实验大楼、师生餐厅、学生公寓错落有致。总投资千万元、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工程也已建成投入使用。校园内还建成了包括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武术馆、篮球场、草坪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标准游泳池、乒乓球馆、风雨操场、演出中心等60多个场馆。即将竣工的新图书馆大楼投资达1.2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根据学校规划,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体育馆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但罗晓明校长依然把“大学之大,大师之谓也”的格言牢记在心。

  “建立国际化、新型的综合性大学”谈何容易?“一切从名牌开始,办中国最好的大学”谈何容易?没有大师,大学教学将变得十分单薄,有再多的大楼、再美的校园,也无法进入名校的行列。

  于是,“大师工程”与“大楼工程”同步,成为罗晓明“名校工程”的两大基础。

  被吉利集团创办吉利大学的热情所感动,一大批理解、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大师接受了吉利大学的聘书,成为吉利大学“大师工程”的中坚力量。

  笔者在吉利大学的名师榜上看到了以下名录:中科院院士、校长闻邦椿教授,中科院院士、校长顾问蒋民华教授,工程院院士、校长顾问周世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名外语教育专家、现任国家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马龙龙教授,中国当代著名报人、新民晚报原总编辑丁法章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沈忠耀教授,原国际武联技委会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北京武术院院长、著名演员李连杰的武术教练吴彬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张侃教授……

  在吉利大学的上千名专职教职工中,有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另有兼职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包括原世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格鲁特博士在内的十五个国家的18位著名学者、教授为北京吉利大学的客座教授。

  为拓展学生视野,吉利大学还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来校讲学,让莘莘学子零距离领略大师的风采、感悟大师的智慧。2004年11月10日,获得诺贝尔奖的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欧元之父”著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到吉利大学讲学,开了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走进中国民办高校的先河。在吉利大学举办的文学艺术大讲堂系列讲座中,著名作家陈建功、著名批评家张颐武、孟繁华,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刘恒,著名作家徐坤,著名作家毕淑敏、赵大年,著名导演张纪中、巴荒,著名主持人倪萍、毕福剑等都来到吉利大学做了生动的专题报告。

  大楼、大师,还有以“人格本位”为核心的大思想,夯实了吉利大学的基础,使吉利的学子们在恬静优美的校园里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C 知识与人格

  在这个追求高分和学历的社会环境中,吉利大学的执行校长罗晓明却率先提出了“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在罗晓明的案头,笔者看到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的一段语录:“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罗晓明认为,大学生应该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精英。但目前部分大学生的现状却让人担忧。据有关部门统计,感情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极端自私,心理不健康的,大概占青年总人数的16.5%。其他还有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

  罗晓明说,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需要从知识本位转入到人格本位。过去的教育一味强调科学技术和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思想灵魂的塑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这种一味强调自我力量、丢弃社会公共性的做法,直接导致了道德的沦丧,因此会出现马加爵、刘海洋这类学习成绩虽好却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的大学生。他表示,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塑造思想灵魂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贯彻“人格本位”的教育思想,吉利大学破天荒地提出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十六字教育理念。

  “人格本位”有十分具体的目标要求。比如拥有健康的体质,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不为他人所左右,勇于面对现实,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心,正确理解光明和黑暗、美好与丑陋共存的原理,珍惜生命、热爱社会,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智商和情商水乳交融等。

  在吉利大学学生处,笔者看到了一份十分详尽的“人格本位”教学计划书。学校将人格本位的教育做了细化,成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熏陶,每个细节的设计都考虑让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练,能力得到锻炼,品性得到修正,美德得到弘扬。吉利大学的学生在义务献血、捐资助残、扶贫助学、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自发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年开展各种义务活动。这些体现人格的行为举止成为吉利大学人格本位教育的具体内涵。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品质和人格,自然也受到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吉利大学有一位学生不幸患了血癌,为了资助和救助这位学生,吉利大学举行了“献爱心、送真情、救助同学”的募捐行动。五万多元善款虽然数量有限,但却代表了全体师生的拳拳爱心。

  从书本走入生活、从抽象走向具体,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成为学生自觉的目标,责任、义务、爱心等一个个重大的教育主题逐步落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成型!

  罗晓明认为,人格本位的教育思想,是以“做人”为基础,以教人做人为主线,从人的生存发展视角,企业对人才需求变化上去研究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等教育本质问题。也就是说,学会 “做人”、关心他人,陶冶人格,净化心灵,形成较高的思想境界,孕育出极大的创造力,通过对生命和社会的重新解读,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由此成为振兴中华和净化社会环境的脊梁。

  D 传统与创新

  自吉利大学2000年开始开办之日起,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办学模式,乃至课程设置,都有自己的创新。罗晓明认为,创新是北京吉利大学办学与育人的核心灵魂。

  北京吉利大学提出的办学理念“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就是一种创新。中国大学的传统教育理念要求“理论要深厚”,几乎没有一所高校会提出“理论够用”。但李书福和罗晓明认为,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普通高校的办学目标已经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演变。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论只要能满足日后社会生活和就业实践的需要就已达到教学目的。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要花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培养技能的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所以强调“实践为重”。

  在罗晓明看来,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否则,大学毕业生就很难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未来的吉利大学必须走多元化的办学之路,无论是研究生教育、本科、专科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都应在坚持应用型的道路上创出特色。

  根据大批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达不到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录取标准的生源特点,吉利大学在招收“计划内”(上高校录取分数线)考生的同时,对“计划外”(没上高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创造性地提出了“311”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确定学生的考核标准,最终颁发本校的毕业文凭。所谓“311”,其中的“3”是指吉利语文、吉利英语、吉利计算机三门必修的基础主课。中间这个“1”是指以人格本位为核心的,涵盖了整个吉利职业教育思想和企业文化的一种职业道德的教育体系。后一个“1”指为未来的就业岗位设计的一个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全部都由学校指定教学大纲,自己编写教材。

  2005年,吉利大学“311”模式开始运行。因为是率先尝试,学校最初对入学人数的估计比较保守,认为能有500人入学就已经很不错。但到招生结束,从学校招生办传来消息,“311”模式的新生人数超过2000人。

  罗晓明校长对此感慨万千。他认为这说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影响学生和家长,“311”模式的创立及应用型专业课的开设,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他认为,要不了多少时间,“校发文凭”与“部发文凭”一样会得到社会承认,这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趋势。

  校长罗晓明认为,“人格本位”教育是否成功,最终的验证是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罗校长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学生通过工作能否得到相应的报酬。”吉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也是一种创新。吉利大学为毕业生就业创立了四个主渠道。其一是吉利集团,吉利集团董事会规定,对吉利大学的毕业生优先录用。该集团及关联企业将30%的招聘计划安排给吉利大学,基本上满足了吉利大学85%左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其二是浙江省台州市。台州是吉利集团的发源地,吉利大学与台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凡台州市的企业招聘员工,吉利大学的毕业生有优先权。其三是全国工商联。工商联和九三学社的领导到吉利大学考察,同样对这所由民营企业全额投资的民办高校所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将全国工商联相关联的企业当作吉利毕业生优先就业的平台。其四是北京浙江企业商会。该商会与吉利大学签订的就业合作协议,7万多个在京浙商创办的企业成为吉利大学毕业生的好去处,大大拓宽了吉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此外,吉利大学屡屡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由北京市教委统一组织的毕业生招聘会。北京吉利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网”与全国各地高校就业信息网及28个中国知名行业网站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了毕业生应聘的渠道。目前该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9.77%,毕业生年收入一般都在3万元左右,高的超过10万元。

  E 智商与情商

  毋庸讳言,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考入吉利大学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对比较低。不少学生进吉利大学是有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的。

  笔者参加过几次吉利大学的开学典礼。不止一次地听到罗晓明在会上宣布:“你们的老师和亲友强加在你们身上的‘差生’帽子今天起不复存在!”在罗晓明看来,让学生恢复人格的自尊,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要务。

  罗晓明让自己的学生第一次听到了全新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不是研究生,不是为官者,而是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位置上别人做不了而你能做的就是人才。”

  在吉利大学,人才的概念是全新的。罗晓明认为,拥有立身之本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基础。因此,吉利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的特色人才质量观,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高等学历学业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就人才的量化标准而言,他们需要会外语,懂电脑,会开车;有交往、表达、办实事的能力;肯吃苦,讲诚信,有爱心,有毅力,有胆魄。

  吉利大学商学院有一位姓金的同学告诉笔者,他有个表哥与他同一年到北京上大学,他上的是吉利大学,他表哥上的是北京的一所重点高校。小金很自信地说:论智商可能是表哥高,但论情商我一定不比表哥低。他现在是吉利大学学生社团的负责人,经常组织同学开展课外活动。

  吉利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陈忠斌老师对吉利大学的学生社团赞不绝口。陈老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之外,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社团生活。因为吉利大学规定,如果学生不参加一个以上的社团,将不能取得毕业证书。校内校外大量的社团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锻炼的平台,提高了他们组织、协调、领导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红五月”晚会、国庆晚会、“十佳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以及篮球邀请赛、娱乐竞技系列体育比赛、书法摄影展、学生团体文化节、大学生公益论坛等各类大型活动,为吉利大学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使吉利大学的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在首都高校的各项竞赛活动中,吉利大学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多所重点高校。

  在吉利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报刊阅览室,笔者遇到了一名学生管理员,她叫温雅萍,是04级高职2班的学生。去年5月,新闻学院决定选2名学生做报刊阅览室管理员,每月补贴200元劳务费,有上百名同学报名,并有23名同学参加面试,最终录用了两名同学。温雅萍同学告诉笔者,她并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而参与这项工作,而是想锻炼一下自己。她被录用后,工作十分负责。每天课余时间到阅览室为大家服务,定期对书籍进行整理,确保书籍报刊杂志不缺失不损坏。温雅萍表示,这项工作很考验人的耐心和责任心,并改掉了她过去不愿主动与人沟通的缺点,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尊。

  校长罗晓明认为,在青年人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智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而情商则主要取决于后天培养。罗校长设定的吉利大学学生的情商目标同样十分具体:认识自我,正确地估价自己;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胜不骄、败不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主判断能力,不为他人左右;面对现实,把握自己;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超越自我;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心;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益……

  F 校园与社会

  在吉利大学的校训中,有一句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语录”: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面向市场办学,面向社会需求办学,这是民办高校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吉利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徐志国诠释了李书福原创的校训,“我们在办学模式上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教育。”

  吉利大学陈琳外国语学院毕业生王常静,走上工作岗位不满一年,就成功策划并主持了银川首届“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研讨会”,并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开发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很快从银川凌志公司基层业务员提升为业务经理。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王常静感慨地说:“既要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发展,是吉利大学教我们拥有这样的就业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不止一个王常静,在吉利大学“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毕业时大多有一技之长,很受接收单位的好评。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吉利大学就培养怎样的人才。

  北京申奥成功后,吉利大学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申奥成功了,武术有可能进入奥运会,何不建一个武术学院?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2002年12月,全国第一个专业性武术学院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成立,随后开始招生。同时4000多平方米的武术馆也建成投入使用。动漫产业发展神速,吉利大学在建设动漫学院的同时,成立了动漫公司,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建设汽车学院的同时,建立了吉利大学汽车研究院,对外承接汽车研究设计任务,研究员、老师、学生与企业互动,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培养周期。

  吉利大学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打破了原有的热门专业支撑热门学校的办学模式,创办了商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汽车学院、应用心理学院、动漫与游戏学院等15个应用型学院。同时,学校打破了原有的依托其他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模式,自己创办了自己的实践基地。

  为了有效实施订单教育,该校对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充分考虑到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学校对于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进行了及时调整,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转型。据介绍,该校每年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结束后,就要求各个学院分专业分班级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有效挂钩。对于就业率低于95%的“滞销”专业,在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减少招生指标,对未达到最终就业率85%的专业,就停止招生。

  罗晓明校长告诉笔者,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端上“饭碗”,吉利大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学校要求吉利汽车学院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将一辆整车拆卸成零部件,再将零部件装配成一辆整车。

  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吉利大学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不仅借助吉利集团在校内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汽车实习工厂及生物科学实验楼、模拟法庭等30多个实验室,同时该校还要求各学院必须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吉利大学还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该校明确规定,80%以上的毕业生要持有“双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上岗证书,部分专业甚至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两门职业技能。

  第十五届金犊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金犊奖”是1992年创办的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也是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的最高奖项。吉利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学生李振超、汪潋的作品,从15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次大赛技术类文案项的大陆金奖和铜犊奖两项大奖。

  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吉利大学不仅“扶上马”还会“送一程”。该校加强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统计毕业生称职率,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系统,同时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及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估及专业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从而推动学校在就业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完善。

  G    尾 声

  今年6月5日,中国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吉利大学举行仪式,李书福代表吉利集团董事会向基金会捐款5000万元,用于家境贫困但品学皆优的学子的培养。这是继创办吉利大学之后的又一创举。看到基金会会长张保庆在仪式上的感动之情,笔者眼前浮现出张保庆面对全体师生讲的那番动人的话语:“吉利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相信吉利大学一定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作出独特的贡献!”

  如今,教育部领导的期待已经变成现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