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特色经济
——义乌市义亭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纪实
近几年来,义亭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开展生态镇建设工作,不断加快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步伐。2003年,义亭镇成立了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生态镇建设办公室。2004年,义亭镇提出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全国优美乡镇”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并明确了“生态工业强镇、生态农业兴镇”的经济发展思路。
一年多来,随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生态建设投入资金的增加,村、镇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逐步走上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编制优美乡镇规划
家喻户晓人人出力
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义亭镇坚持调研先行、规划总领,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以生态镇建设为契机,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这条主线,立足义亭镇生态镇建设现状和环境质量,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动员和组织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出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义亭镇巩固并深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在整体上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保护自然环境
构建生态屏障
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利用的丰富资源,是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完成标准农田建设3.1万亩,新增耕地4500亩。以溪流、机耕路、渠道为主,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注重生态项目的建设。为保护义亭镇的饮用水源——深塘水库水质,义亭镇加强了对深塘水库及周边地区的保护。加快深塘水库及周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在库区周边地区流域进行了农业面源头治理工程,加强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的流失。
生态旅游
义亭镇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观光休闲和陶冶文化情操的绿色场所。通过对铜山古刹、雅文楼村的存古堂、陇头朱村的官厅、先田村的航慈桥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发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以著名的佛教游览胜地铜山古刹为载体,每年的重阳佳节举行庙会,方圆百里的游人和香客纷至沓来,人流蜂拥如长蛇阵,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万人。
生态文化
着力培育生态意识,通过广播、文艺活动、摄影、黑板报、生态小册子、生态征文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加强宣传,普及和提高群众生态意识。几年来,义亭镇在挖掘民间艺术、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进行对文化古迹的深入调查,整理当地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组建了腰鼓队、舞龙队、健身队等等,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也为生态旅游发展充实了文化内涵,自然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工业
义亭镇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现有资源优势、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总体布局,以镇工业功能区和义亭特色工业区建设为契机,及时调整工业结构。充分利用小商品市场的带动效应,重点发展饰品、卫生纸业、针织、五金、建材和化妆品等支柱产业,推动义亭镇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生态型、效益型转变。去年工业产值达23.8亿元,同比增长21%,出口交货值8500 万元,同比增长42%。
生态农村
自2003年开始,义亭镇有39个行政村共投入5000万元,全面展开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配合发展生态经济、落实长效保洁机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措施。各村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成效显著,成为一大民心工程。大力普及生态示范村建设,已完成市口村、俞村等生态村的创建。在以往生态村创建的基础上,今年实施20个生态村建设。尤其是雅文楼村、古亭塘村、吴村,环境整治实施高标准全覆盖,被列为省市村庄整治先进典型。
生态农业
义亭镇是个农业大镇。近年来,义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坚定不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初步形成以稻米、果蔬、畜禽、糖果蔗、花卉苗木、水产为主导的六大产业链。发展了一大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户,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到2005年底,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7个,获金华市优质农产品9个,义乌市优质农产品10个。
红糖是义亭镇的传统农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糖果蔗种植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了以西楼、先田、大楼和下滕为中心的无公害标准化中心示范糖果蔗基地,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并于2005年在西楼村举办了义乌市首届“红糖节”。现建有2万多亩标准农田,千亩蔬菜基地,十万头生猪出口基地及一批苗木基地。全镇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各类农业规模经营大户460余户;共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8个。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建立和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逐步完善和推广果园——鸡、有机稻——鸭、生猪——沼气——蔬菜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畜禽——沼气或有机肥生产、生猪——蚯蚓——甲鱼等动物联养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物质循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