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老外青睐原生态杭州市井文化
· 客厅里响起《北国之春》
· “白菜西施”成了英语高手
· 退伍老兵 闯出烫画艺术新路
· 老外争相学做药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菜西施”成了英语高手
  报料人:西湖区古荡农贸市场  金 长

  【情景叙述】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偏居杭州城西的普普通通的农贸市场,居然迎来了联合国官员、厄瓜多尔前总统、芬兰前总理,他们还专门和我握手、拍照留念。菜场有位摊主叫“白菜西施”,她还特地去培训班学外语,成了大伙的英语教员。去年元旦至今,有200多位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客人来过我们这里参观考察呢!

  【记者现场报道】 6月4日上午9点,记者冒着淅淅沥沥的雨点赶往杭州古荡农贸市场。刚踏进市场大门,迎面便看见两位身披雨衣的老外在一楼的蔬菜区挑选红蕃茄,上前一打听,原来他们是住在附近小区的浙江大学的外教,工作之余,每星期要来这里买菜。

  古荡农贸市场市场总经理金长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月1日成为杭州市首批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居民生活点以来,上这儿参观、购物的外国客人越来越多。记者看到,从一楼到三楼,各个蔬菜区域的导购图、标志牌都用上了中、英文两种语言,连上下楼梯、男女卫生间的指示牌也专门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规范化指示牌。

  谈起第一批外国客人来到菜场的有趣情景,金长至今印象深刻:那是一批来自墨西哥的团队。小伙子爱德·杜龙兴冲冲走到一个摊位前,拿起一根黄瓜,用生硬的中文问:“这是什么?怎么卖?”摊主急得手足无措,脸憋得通红,好不容易才说上一句:“这是黄瓜,一元一根!”爱德·杜龙二话没说,掏钱就买,小伙子说在家乡墨西哥从来没有见过这东西。

  “那是什么?”“哦,包心菜。”“这只鸡怎么黑乎乎的?”“这叫乌骨鸡,是浙江特有的,身上长的是白毛,但嘴巴、脚爪和骨头都是黑的。”在水产柜台,摊主见老外对她的蛏子惊奇不已,便用手轻轻搅动,蛏子们顿时蠕动起来,第一次见识它的路易莎开心得久久不愿离开。其中一位叫“王方”的青年,则对蘑菇发生了兴趣,打着手势要买,嘴里还用英语夸赞:“fresh,fresh。”(新鲜,新鲜。)

  在菜场126号摊位,记者见到了久闻大名的“白菜西施”凌金芝。凌金芝今年36岁,从浙西老家开化到杭州已有8个年头了,因为卖大白菜出了名,加上人也长得漂亮,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白菜西施”。自从来了外国游客后,人们发现凌金芝的另外一个绝招——英语说得溜。初中毕业的她本身基础就不错,学起日常英语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了。据一旁的市场管理员介绍,她已经掌握了上千个英语单词,同时也是市场英语学习班的佼佼者。“通过学习外语,我还结交了外国朋友,有几位留学生也经常来我这边光顾,聊着聊着自然成了我的常客喽!”凌金芝颇为自豪地笑笑,“不光自己学学,家人也同样受益,我读幼儿园的5岁儿子也喜欢上了英语,经常在家里和我说上几句问候语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