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金衢丽资讯
3  4  
PDF 版
· 强化特色竞争 打造特色龙游
· 龙游领跑全国“特种纸”发展
· 春风化雨润民心
· 住乡 蹲村 联户
· 龙游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启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春风化雨润民心
——龙游县“五百一建”活动纪事
  随着农村两税的取消,当前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龙游在全县通过开展“五百一建”活动,即: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暖百家心和建农户档案,促进了乡镇职能的转变,催生了一批新型农村基层干部,拉近了干部和群众间的距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村民们认她为“外甥女”

  “五百一建”活动中,每位干部都要记日记。自2004年以来,小南海镇干部李菊红已记了满满的3本“民情日记”,下面是从中摘选的3段。

  2004年2月22日,星期天。

  今天,我到后周村袁樟苟家里收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每人20元。他们家7人,一共需要上缴140元的保险费用。当我说明来意时,袁樟苟冷冷地说道:“我们家没有钱,你还是到别人家里去收吧……”不管我怎么说,他们始终听不进去。

  链接:这是李菊红刚到联系村时碰到的尴尬。初来乍到,不光村民不配合,村干部也对她缺乏足够的信任:男干部都觉得这里的工作难开展,一个女干部能做什么呀?

  2004年4月16日,星期五。

  今天,后周村村委决定收回袁樟苟家已出嫁女的田地。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找到村支书,谈了我的看法:袁樟苟家中经济窘困,主要靠田里的微薄收入,虽说女儿出嫁没有把田还给集体,可媳妇娶进门也没有分到一分田,这事是不是召开户主会再讨论一下。在户主会上,大家分析了袁樟苟家的实际情况后,都同意将田留给袁樟苟。

  袁樟苟一家人很感动,非得感谢我,让我去他们家吃晚饭。我没有去,跟他们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链接:李菊红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三天两头走家串户,和村民谈心,帮助妇女联系家政培训到县城打工,帮农户买菜秧,帮农户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卡……事情琐碎,但让人觉得贴心。很快,她就和老百姓混熟了,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外甥女”。

  2005年1月18日,星期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取医疗保险费用的时间。今天我又来到了袁樟苟家中,还没说什么,袁樟苟老婆就主动拿出了140元钱,不停地说:“你这个人很实在,是个好人。”

  ……

  链接:自打成了后周村的“外甥女”后,李菊红在村里开展工作变得容易了许多,老百姓都愿意“买她的账”。单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个村的参保率已达到87.3%。

  “会办事的好干部”

  “上午8时30分回访下平山村村民诸庆有,侃侃他们家迁新居的情况;10时到江塘底村,帮助协调水利设施建设后续事项……”这是民情分析员方素飞4月26日的民情工作单。在模环乡下平山村和江塘底村,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小孩,无人不知这个年轻的民政助理员。

  方素飞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她不仅把农户的姓名、住址、身体状况、住房条件和困难需求一一记在本子上,更把他们一一印在脑子里。下平山村诸庆有夫妇因残失去劳力,女儿读初中,儿子读小学,靠低保金勉强度日,所居住的一间泥房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得知情况后,她一方面和村干部一起帮他建新屋,一方面积极向县残联、县民政局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5000多元。去年底,诸庆有一家终于搬进了新居。

  小方联系的江塘底村,村小、底子薄,全村240亩大田仅靠5亩左右的江塘及兰塘溪灌溉,但是兰塘溪一到旱季就缺水,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她和村主要干部一起积极向上争取补助,筹资5万多元,将该塘重新修建为20亩水面的新江塘。同时,由村集体购置抽水机,旱季落实专人统一从溪里调水,减轻农田抗旱压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龙游工业园区启动后,方素飞又组织外来民工到村里租房,鼓励村民到开发区务工。村民袁国华一家三口,原先只种4亩田2亩橘树,如今,一年仅出租房屋收入就有8000多元,夫妻两人务工收入2万多元,还有农业收入5000多元,过上了宽裕的生活。走在村民中间,说起方素飞,人们都说“方素飞是个会办事情的好干部啊”。

  农户档案成了致富档案

  在龙游县各乡镇街道办公室的墙上,都有这样一张表格,上面写的是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意向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意向,这是通过农户档案调查后统计出来的数据。

  自实行“五百一建”活动以来,各乡镇街道着手建立农户档案,涉及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从事职业情况、家庭背景、培训需求、联系电话等内容。通过农户档案,各乡镇街道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村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增强致富能力。

  模环乡的保姆培训中心业务也越来越红火,培训班期期爆满。培训采用面授、现场演示、情景模拟操作等方式,开设社交礼仪、家居保洁等20多门课程,深受广大妇女欢迎。“原先‘白天围着灶台转、晚上哄着小孩玩’的农村妇女,如今通过培训找到了就业门路。”培训中心胡益虹说,2004年5月以来,中心先后有638名农村妇女获得保姆培训证书,输出率达85%,保姆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

  据统计,根据农户档案,龙游县已经有针对性地培训了5.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6.9%。其中2.3万人掌握了保姆、电工、缝纫等技能,已稳步转向二、三产业;1.2万人掌握了新的农业技能。全县还形成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打工专业村,像保姆村、水电安装专业村、打井专业村、厨师村等等。

  本报记者 毛广绘 县报道组 黄丽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