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和牛肉小辫子 攀个亲戚
· 泪洒平台祭岸英
· 小站
· 比8分钟庆典 更重要的……
· 妈妈喜欢吃虾头 ■钟小君
· 夏天
· 远去的女红
· 结识一户农家 ■田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远去的女红
■上若水
  那天在公交车上,意外地看见一个织毛衣的女人。不是上下班时间,车上人不多,她穿家常衣裳,膝盖上放一个塑料袋子,里面是她的毛线团和浅红色毛衣片。上下车的人总会看她一眼,她却只专心玩着手里的毛衣针。

  这个温馨的场景,忽然让我心生妒意。我试着望窗外,可时不时,还会歪着脑袋偷看她一眼。那是遥远年代里的馨香。隔了二十年,那一点细腻还是不露痕迹地浸了过来。

  那时的女人,真是手巧。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母亲做的。去上学,平日严厉的老师,抻抻拽拽我的小衣裳,前后左右看了,啧啧说好。当时人们经典的一句是问谁做的,而不是哪儿买的。

  常有织毛线活的女人,三五个坐着嘎嘎嘎地笑。几个线团,两三根毛衣针,嘴上聊着手里忙着,两不耽误。毛衣裤、手套、围巾、帽子什么的,哪种都有人琢磨出花样,一种新样式出来,很多人围在一起学。小一点的女孩也留神,照葫芦画瓢,织一条自己的围巾,留了长长的美丽穗子,暖和到心。

  小姨那时梳着粗粗的麻花辫,和她的闺中好友坐在门前槐树下,戏匣子在一旁响着。她们拿一大一小里外紧扣的两个竹圈,把一块十字布撑紧,绷住,细细地绣。红花绿叶,两只戏水鸳鸯,女孩绯红的脸蛋,一个欲说还休的心事。而今,小姨已胖得不成样子,我的小表妹快要考大学了,亦是绯红的脸蛋,可她却不懂什么鸳鸯。

  女孩的跨栏鞋、方口鞋和冬棉鞋,鞋面是条子绒的,蓝的红的黄的底色,有时点缀了小碎花,母亲一针一线纳鞋底,时不时拿针在头发上蹭蹭。鞋垫也是零碎布,用缝纫机蹬了出来,不值钱,可穿起来结实,还吸汗。现在的鞋垫要去超市买,最低两块钱,而且穿几天就烂,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

  年代早已不同。那时男孩心目中的女孩要“心灵手巧”,过日子不外是吃饭和穿衣两件事,手巧才可以体面地生活。前几天我的裤脚不慎剐了个小口子,叨叨了几天妻子都没理会,直到我说:“人家会说我没有爱人的。”妻子才一惊,发誓说无论如何给我绣出一朵小花,可是,缝出来了,却像毛毛虫在爬。只好拿了去小区的裁缝那里,重新改过。

  这二十来年,尤其是城市,吃饭穿衣,自有商场和超市,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种依赖。可是,你还记得缝纫机的声音吗?记得阳光下那些光滑的毛衣针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