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和牛肉小辫子 攀个亲戚
· 泪洒平台祭岸英
· 小站
· 比8分钟庆典 更重要的……
· 妈妈喜欢吃虾头 ■钟小君
· 夏天
· 远去的女红
· 结识一户农家 ■田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结识一户农家 ■田虚
■田虚
  W君的朋友小C,住在新登附近的上山村。每年的春天,他都要来邀请W去,我属于随从同往。

  从杭州出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到。三层的小洋楼,坐落在公路边。公路是沥青铺的,车不多。洋楼坐北朝南,庭院里阳光灿烂。屋后,是郁黛的茶山。院子里铺着水泥地,异常的洁净,我们的汽车,一直开进里面。沿院墙根,栽着栀子花、翠柏、仙人掌、鸡冠花、凤仙……一株梨树,怒放着雪白的花。出了大门,右手边是C家的菜地,有莴苣,青菜,葱,蒜,萝卜种子株。左边,是田畴,紫云英红白的小花,璨若群星,撒布在满目翠绿里。出门的宽道两边,是及膝高的茶蓬,观赏、实用兼之。目光越过公路,是广袤的田野,和苍翠的远山。

  中餐,主人端上来一盆火腿踵儿炖猪爪,一碗 “落笋”(毛笋干)烧肉,一盘本鸡肉——那可是绝对“正宗”本鸡噢,这鸡,是小C特意赶到山里去买来的,还有四只,要让我们带回去。一盘乌溜溜的蕨——自家到山上掐的,一盘紫云英(茎),这是小C妹妹即时到门口的田里去摘的。青菜也来自家门口种的,用菜农的口头禅来说,是“魂灵儿都还没飞出”。还有一盆咸肉骨头烧春笋,货源充足,吃完再到砂锅里去盛(C家自己有竹园)……这满桌的菜,虽说是烹饪技法简单,但农家风味纯正,再加大部分的菜,都搁了少许的辣,直吃得你眼泪清涕一起流,肚子已经撑圆了,那筷子,还要往盆盘上戳。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大凡农家自己享用的禽肉蔬菜,喂养的,大都少用或不用含激素的饲料;地里呢,不施化肥、农药。所以,那同样的一盘菜,口感就是与城里的不一般,特别的鲜美。

  午后,我们到C家的老屋边去掏笋。一把尖嘴锄子,一根撬杆。C的母亲,六十多了,身手还非常矫健,像头山羊似的,在沟渠土坎之间,跳上跃下,我们还跟不上。这里的树和竹林很密,惬意的浓荫,覆盖着我们,清凉和芬芳,包围着我们。紫褐色的尖尖竹笋,遍地矗着。要挑那些不留竹的来挖。先用尖嘴锄掏去周边的泥土,再用撬杆在齐根处截断。不大一会儿,我提的蛇皮口袋,就沉沉地费力气了。各家的竹园子,互相紧挨着,并不见有竹篱笆之类的挡护开。我说:“不怕别人来挖?”C答:“谁要?大家都吃不完。”我想,这日子,到底是好过了。想当年,我插队的时候,种了一片芋艿,才有五六分熟,便有人半夜来挖了。我只好一下子掏个干净。青菜地更绝,我回了一趟杭州,有人便替我收割殆尽。

  同去的杨女士,一直在田埂、山坡上挖马兰头,收获甚丰。还有“苦麻菜”呢。C妈妈还带我们去拗野笋。这小指头粗的笋,特别的鲜嫩,用雪菜炒了,或是做笋干,是笋中的上品。我们还掐蕨菜。末了到得山顶上,映山红东一簇,西一簇,有红的,有紫的,还有不知名的白花。朝山下望去,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如颜料块那样鲜明;渠塘像镜面似地反光;青青的麦地;乌瓦白墙,或是别种颜色的别墅式洋楼,掩映在桃树和白梨花之中。山风吹来,清泠而沁人的,真是心旷神怡,万虑皆澄。

  回到新屋,犹觉不过瘾。C的妹妹,带我们到后面的山上去采映山红。那里的映山红特多,远远地望过去,那山像罩了一层红袍。到得山上,还意外地发现,这里的蕨也特多。肥而嫩的,或赤褐色,或是附着一层银色的茸(后来才知道,这后一种蕨是不能食用的),叶片儿尚未张开,蜷在那里,像“金钩钩”似的。我们掐了许多许多。回来的时候,地里的农人,都歇了手中的活儿朝我们看——男男女女,满怀的映山红,把脸面都遮没了。

  挑拣了蕨、马兰头、“苦麻菜”,晚餐上桌一部分,其余的,都在沸水里汆过,大家分一份,带到城里来,慢慢地享用。

  嗨,想结识一户农家么,想到山上去采花拗笋掐蕨么?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