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黄菊近日寄语 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50周年
· 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 可能减少约5%至10%
· 禹铸九鼎 今朝复原
· 去年4.7亿农民参加选举村委会
· 两岸渔工劳务合作正式启动
· 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今晨浇筑
· 救助船顶风航行36小时 成功救起比利时货船
· 台湾岛内七成民众不满意陈水扁施政
· “齐二药”又有4个品种被认定为假药
· 青藏列车不会 只对外国人开放
· 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3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 1.5至2.8摄氏度,受此影响
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 可能减少约5%至10%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记者18日从全国气象科学技术大会上获悉,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可能因全球变暖在总体上减少5%至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

  据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我国的粮食安全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将增加,产量波动变大;二是由于气候环境因素的改变,我国原有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千米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强冬性)将不得不被其他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如半冬性)所取代;三是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施肥量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四是今后几十年内的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还会通过影响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和进口大国的粮食作物产量,进而影响到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走向。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还介绍说,21世纪我国的气候将继续明显变暖,尤以北方最为明显。与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气温相比,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至2.1摄氏度,到2030年升温1.5至2.8摄氏度,2050年升温2.3至3.3摄氏度,2100年升温3.9至6.0摄氏度。

  同期,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将更不均衡,其中华北地区、渤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降水将持续减少,从而导致干旱形势的进一步加剧。此外,局地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可能增加,将对我国的灾害防御体系构成极大威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