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深化转业安置政策调整改革 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安置工作
· 衢州着力破解农民饮水难
· 继续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因地制宜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 加强案件审理工作 推进法治浙江建设
· “珍珠”带给浙江强降雨
· 公务员要做法治建设的表率
· 城乡共进
·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往水桶压肩头 如今水管进灶头
衢州着力破解农民饮水难
  本报讯 (记者 严元俭 通讯员 胡纯伦 郑小云) 龙游县官潭乡渡贤头村农民以往一直饮用山坑水,碰上下大雨,饮用水就浑浊不堪。18日下大雨,但笔者在村民张田祥家发现,主人端来的茶水清洌可口。张妻李素君说:“以往水桶压肩头,如今水管进灶头。要不是安装了自来水,我们还得早上5点出门去挑山坑水哩!”

  自2003年至去年底,衢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修建各类供水工程25处,改善和解决了23.47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但是,全市203.38万农村人口中,还有148.1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占全市农村人口的73%。

  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两次召开现场会推进工作。市委书记厉志海到农村问饮水,进农家看水缸,向群众和专家请教如何破解农民饮水难。市里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编制了《衢州市“十一五”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根据《意见》和《规划》,“十一五”期间,衢州市将重点解决45.47万农民饮用水困难,今明两年要改善和解决30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

  衢州解决农民饮水难的最大特色,是从实际出发,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不搞“一刀切”。对城市周边地区的乡镇,如柯城区石室乡,选择了城市管网延伸模式,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并有良好水源的,如常山的球川镇,选择建水厂集中供水模式,不仅解决当地农民饮水问题,还向周边白石镇、同弓乡辐射;对人口集聚度不高、水量保证率低的一般山区村镇,如开化苏庄镇,选择分散的模式,即以村为单位,修建山塘、蓄水池等小型供水工程,配置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小型独立供水站。

  衢州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资金是困扰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他们探索适合衢州市情的多渠道筹资方式,取得了一些进展。江山上余镇农民饮用水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左右,根据“区分用途、区域负担、合理分摊、适当照顾”原则,由受益企业出一点、受益乡镇负担一点、有关部门筹一点、财政补助一点、自来水厂赞助一点、水利部门争取一点、农民承担一点来筹集工程资金。柯城区万田乡下方村,工程总投资60万元左右,由村集体承担一部分,每户受益农民出200元,基本解决了资金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