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刚 通讯员 吴越人) “瑞典H&M公司已经将一些原来给我们的小订单转移到了印度。”说这话时,杭州天燕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王红春的声音充满无奈。作为桐庐一家靠外贸订单生存的围巾生产企业,由于欧美订单开始向印度、东南亚等地转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天燕”的外贸业务员们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遭遇“跑单”之痛的浙江纺织企业,并不仅仅是“天燕”一家。作为每年纺织品出口的“晴雨表”,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春季广交会上,欧、美客商人数均出现下降。而在展会期间,我省许多中小纺织企业也纷纷向笔者“诉苦”:欧美订单越来越难接。
杭州海关的统计显示:一季度我省纺织、服装出口5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但与去年全年24%的平均增幅相比,仍有所回落。尽管这种回落有其理性的因素,但业内人士也指出,欧美订单转移也是导致增幅较大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什么导致了欧美进口商“跑单”?在采访中,许多纺织企业都将矛头指向去年欧美与我国一度僵持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甬南针织有限公司进出口五部的金越岷就认为,正是在这段时期,一些欧美买家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了劳动力更加便宜、纺织产业也较为成熟的印度、孟加拉、东南亚等地。
根据中美、中欧相继达成的纺织品协议,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的纺织品贸易已经处于可预期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欧美“跑单”现象会否戛然而止呢?
对此猜想,业内人士并不乐观。“第一纺织网”的分析人士告诉笔者,虽然对欧美纺织品贸易环境已经稳定下来,但是由于前一阶段配额中介大量囤积炒卖配额,出口企业无力支付飞涨的配额价格,目前输欧、输美配额使用情况并不好。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截至4月中旬,我国出口到欧美的受限纺织品中,大多数类别的海关清关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如此下去,今年必然会出现大量配额得不到使用、白白浪费,而欧美订单的转移自然会因此增加。
但是,“即便配额价格下降,使用充足,欧美‘跑单’仍然会持续下去。”王红春肯定地告诉笔者。在他看来,从“跑单”的产品类别来看,均属价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拼的就是劳动力价格,而印度等地的劳动力价格比我国要低,虽然现在在交货期、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欠缺,但发展潜力之大不判自明。“两三年内,供求格局还不会在根本上改变,但之后就比较麻烦了。”王红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