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老娘舅”、“大阿姐”管起婆婆妈妈事
· 上海开展 “城市美容”行动
· 为西部学童 捐书
· 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有章可循
· 唐山培训 “导游的哥”
· 黄铜是如何变成“金条”的
· 拯救千年古银杏
· 南北高手杭城比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青壮年外出打工,村干部忙着经济发展,村民间出现一些麻烦事,靠谁来帮助解决?在嘉善一些乡镇——
“老娘舅”、“大阿姐”管起婆婆妈妈事
县报道组 徐雪娟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嘉善县天凝镇蒋村邱婆婆有三个留守在家的儿媳。前几天,二儿媳家的猫偷吃了大儿媳家的鱼,大儿媳声称要打死好吃的猫,为此,两妯娌争吵了起来。邱婆婆出面讲和,大儿媳却不买账,气得婆婆生病,还住进了医院。

  像邱婆婆家发生的这种不大不小的事,农村时常会发生。在采访中,不断听到有农民反映,现在青壮年外出打工去了,村干部也忙着村级经济发展的事,那么,村里出现一些婆婆妈妈的事,靠谁帮助解决?            

  “老娘舅”巧解婆媳“疙瘩”

  嘉善县一些乡镇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农村留守老人、妇女,担起解决村里婆婆妈妈事的职责。今年初,天凝镇党委、政府在11个村建立“老娘舅”道德评议小组,请57名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各村反映社情民意、调解纠纷的“老娘舅”,成为乡风文明传播者。

  蒋村邱婆婆家因猫偷吃鱼而引起妯娌、婆媳不和的事,就引起69岁的“老娘舅”杨惠英的关注。他到邱婆婆的大儿媳家,经一番道德评议后,大儿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跟着老杨到医院探望婆婆,并当面向婆婆认错,老杨同时也劝婆婆“消消气”。在医院,大儿媳还帮婆婆揉背,邱婆婆脸上有了笑容,现在婆媳关系和好如初。    

  “有时遇上矛盾纠纷,除村干部参加调处外,需要一些有威望的村民站起来说公道话,‘老娘舅’公平、公正,在村里说话很灵光。”南熟村党支书钮桂华说起村里的“老娘舅”杨雪才,就很佩服。上月,村里实施康庄工程,征用8户村民的口粮田,但施工时却遭到8户人家阻拦。就在村干部做工作陷入僵局时,有48年党龄、担任过村支书的杨雪才“主动请缨”,多次到8户人家耐心说服。见73岁老人天天上门,8户人家觉得过意不去,就根据老杨建议,与村里达成“调田协议”,使康庄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大阿姐”善为困难户解困

  每当春暖花开时,长浜村困难户朱阿婆心里就发慌:儿媳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每到此时会发病。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与老伴和年幼的孙子,根本吃不消管。她想找村干部,但想想他们天天忙着村里的事,话又咽进肚里。

  这时,村里“大阿姐”邹玉珍来了,帮她安顿好一家老小,还挨家挨户发动村民为朱阿婆捐款,让患病的儿媳住院治疗。朱阿婆说:“儿媳发起病来, ‘大阿姐’不仅没躲开,还背她上车进医院。”

  组建“大阿姐”队伍是联谊村妇女主任徐丽娟想出的点子。当时,面对刚合并的2000多人的大村,留守妇女、老年人和孩子多,每天有人找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为此,她把10个骨干妇女组建成“大阿姐”队伍,不仅充当党的政策宣传员和民间调解员,还成为义务服务队。

  洪溪镇很快将此在全镇各村推广,并将义务服务队命名为“大阿姐”服务队。这些“大阿姐”中,有的是种养能手,有的是老妇女主任,有的是民间文艺骨干和乡村医生……在她们的带领下,农村留守人员尤其是妇女,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