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德清籍诗人孟郊当年在千里之外思念故乡和母亲,写下了让无数游子泪流满襟的《游子吟》。千年之后的2006年4月底,孟郊故乡人举办了一个“游子文化论坛”。就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在一片朗朗吟诵的《游子吟》童声中,走来了一位银发稀疏,面容清癯的七旬老人,他缓缓抬起手,低沉而清晰地吟诵起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短短的语句,深远的含义,饱含感情,引得台下许多人双眼湿润。这位老人就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这首他亲口朗诵的诗,正是他30多年前创作的《乡愁》。
现代版《游子吟》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曾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余光中的《乡愁》也正因为被温总理所引用而被誉为“现代版游子吟”。
说起《乡愁》的出炉,余老说自己只用了20分钟。“那时,我离开大陆已20多年,乡愁的感觉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20年。当时,饱满的情绪就像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一首小诗在20分钟内就这样出来了。”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乡愁》的往事,余老心情难以平静。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于是便有了这一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如今,《乡愁》成了台湾同胞、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余光中说:“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至今在他的一千多首诗作中,跟乡愁、亲情、怀古有关的有近两百首。
作为游子,余光中曾经离开大陆去台湾,又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求学。根据他的亲身体验,他认为游子文化包含了两个成分,一个是怀念故乡的土地、大自然,那是地理上的乡愁;另一个是怀念亲人特别是父母,这是人文上的孺慕。扩大而言,游子文化是对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怀念,是一种向心力。
由游子文化,余老还提出了自己“孝子、游子、浪子”论。“如果一个人一直待在故乡,那他就是一个孝子;当他离开故乡去开创一番事业,就成为了游子;若游子在外不归,他就成了浪子。一旦浪子衣锦荣归,‘欲回天地入扁舟’,就成了最初意义的‘浪子回头’。所以游子情结又衍生为‘感恩’、‘报效’和‘反哺’之情。”
每个游子都是家乡递出去的一张名片。余老认为,游子是一种孝道的延伸,但孝不是指守护双亲,守护故土。年轻人应该勇敢闯天下。游子和故乡、双亲的关系,好比树枝与树根。只有树枝长得越高越远,树根扎得越深,这棵树才能成长为一棵大树。所以游子应该尽量发挥所长,为社会贡献力量,让故乡因此得到美名是对故乡最大的回报。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人员流动更大,这种游子精神更应得到提倡。
让中国文化走得更远
余光中在1992年又重新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大陆之行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原本以为此生不能再回大陆,没想到变化那么快。现在我都已回来五六十次了,不再是简单的乡愁,而是还乡孺慕。”
这些年来,他在两岸的来回奔波中,对中华游子情和中华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体会。余光中批评目前一些海外游子患有“西化幼稚病”。余光中说:“为什么西方情人节一来,广告就铺天盖地,要送玫瑰、巧克力,我们完全可以过自己的情人节,送元宵花灯啊。我们有自己的美丽神话。西化的生活化,只会让本味的生活淡出。”余老认为,真正的“西化”是学习西方的人文精髓,绝非抛弃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而简单机械地模仿西方其他方面的内容。
余光中认为,中华文化屹立世界发扬光大,中文功不可没,汉字就是家乡。“中文在握,便是故乡在握。”他说,“中国文化是一个大圆,而中文是其半径,半径愈大则圆周愈大,我们要努力把中文学好,让这半径变得更长,使中国文化走得更远。”
为抢救中文教育,2005年,余光中和其他教授学者成立了台湾“抢救国文教学联盟”。余光中说:“台湾本来国文教育还是不错的,教科书里边文言文名作差不多占65%,还有一个课程是必修的,就是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可是现在台湾教育部要改变,每周国文课时减少了一个小时,又把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从必读变为选修,国文课本里的文言文从65%减为45%,这是一种‘去中国化’的现象,民间很多人都反对教育部的做法,国中老师也很惶恐,于是我们就成立了‘抢救国文教学联盟’,为保护国文奔走呼吁。”
首次踏上孟郊故里
孟郊的诗,余光中从小就读过,但真正踏上孟郊故里,还是在4月底德清县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游子文化节上。早在2004年5月23日,余光中欣然为德清县的全球华语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集《游子吟》题词:“寸草有心,春晖无尽。”他还请德清方把文稿寄到台湾,细细品味。从此电话、书信不断,连他搞文物研究的夫人范我存女士也成了半个“德清通”,把良渚文化和德清连在一起。
这次余光中专程从香港转机赶来德清参加游子文化活动,作为嘉宾他第一个抵达,为的是在孟郊故里多走走多看看。他称赞德清的游子文化活动和德清的山水人文环境,他说,孟郊的《游子吟》是非常有名的,把母爱写得很自然,很感人,所以能够一直流传到现在。孟郊故里的山水风光更是迷人,山清水秀人也亲切,值得以后常来。笔者请他给如何进一步办好游子文化活动出个点子。余老想了一下说,《游子吟》本身是一首诗,以后在向全球华人征文时,不要仅局限于散文,还可举办全球诗歌比赛等多种活动,相信这一活动坚持下去,会有更多的海外游子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