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4月下旬,在杭州市和平会展中心举行的休闲艺术博览会上,一件“贵州龙”大型化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贵州龙”的主人叫胡斌,是省水利系统的一位高级工程师。
因为工作的关系,从小爱好美术的胡斌在走南闯北的征程中目睹了各种奇石,因此开始了自己的藏宝之旅。多年来,胡斌收集的奇石堆满了自家的屋子,然后“蔓延”到朋友们的空房里。在胡斌的藏品中,远古时代的化石可谓一大特色,令观者惊叹不已。
近日,记者在胡斌的化石宝库中徜徉,满眼皆是鱼化石、龟龙化石和海百合化石,犹如一座小型自然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那些几亿年前曾经在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古老生物如今成了一位普通百姓最忠实的朋友,甚至成为“家庭成员”,这让胡斌有了比旁人更丰富的“天伦之乐”。他说,每天忙完公务,回到化石的小天地里,立即感到滋味无穷,仿佛品茗一般畅快。
目前,胡斌称得上是浙江省化石收藏第一人。除了藏品丰富外,其中的质量也是一般化石爱好者难望其项背的。比如他的那尊“贵州龙”,2米多长,十分完整,美轮美奂。这是胡斌1999年贵州之行最大的收获。
那年,胡斌前往贵州公干,在一位朋友家中相中了后来成为自己宝藏的这尊“贵州龙”。第一次见到它时,“贵州龙”正“躺”在朋友家客厅墙上的镜框里“打盹”,胡斌双眸一亮,感到它不仅仅只是一块化石,其中的龙骨活灵活现,俨然就是一尊龙的图腾。此外,它的线条与构架更透出水墨画一样的美丽。于是,曾经看到过诸多大型龙化石的胡斌吃定了这件宝贝。贵州朋友见胡斌如此痴迷,便成人之美,以5万元将“贵州龙”让给了来自西子湖畔的客人。
胡斌的化石藏品是他的宝贝,轻易不向外人展示。但是,他带回“贵州龙”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杭州休闲艺术博览会主办方盛情邀请他带着“贵州龙”亮相世界休闲博览会。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人们在休闲艺术博览会上一睹“贵州龙”尊容的时候,它已经被红木框架所支撑,凸现神秘与华贵的气质。
胡斌自称只是化石玩家,追求的是欣赏化石艺术时的文化涵养与自然心境。不过,记者通过与他的接触,感受到了他身上经年累月所累积的科学知识。胡斌在“贵州龙”面前介绍说,这尊龙出土于贵州省新义市关岭地区,距今已有2亿多年。新义地处云贵高原,在地球生命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一些海洋和陆地生物化石群。胡斌推测说,一条贵州龙正在当时泻湖中畅游,附近地壳突然重大变化,诸如岩浆之类的物质迅速覆盖龙体,将其原姿态永远定格在后来凝固的岩石里……
二
“贵州龙”的展出,在杭城引发了许多人对化石的兴趣,把人们吸引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生命科学世界。但这仅仅是一件展品,不足以彰显地球生命的博大空间。于是,人们开始走进身边的专业博物馆,寻找更多的答案。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在这个“五一”长假门庭若市。
浙江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创办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迄今已有77年的历史。这座自然史类综合博物馆,是我省地质古生物化石的展示与研究中心。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该馆一直以来力求通过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满足从孩子到成人、从非专业人员到专业人士的不同需求,受到了人们的好评。
金幸生,20年前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专业的高材生,如今已经拥有研究员的高级职称,并成为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对于人们热衷于化石知识的现象,金幸生感到非常欣慰。他告诉记者,许多化石爱好者最初接触化石都是缘自于恐龙。不过,直到今天,总还有不少人向金幸生咨询:化石是怎么产生的?
指着一块1.4亿年前的狼鳍鱼化石,金幸生介绍说,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的遗骸,通常大多是动物身上比较坚硬的部分,比如骨骼和牙齿等。
原来,远古时代动物死后,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
当然,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据了解,我省中生代地层比较发达,最早的中生代地层是三叠纪殷坑组的青龙灰岩,侏罗纪分布很少。分布最广的地层是白垩纪,地层从下到上分为建德群、永康群和衢江群,共有40余个小盆地。这些盆地中动物与植物化石蕴藏丰富,种类众多。
作为一名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金幸生也像胡斌那样对化石具有浓厚的审美情趣。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发掘和研究化石才是他最享受的美丽时刻。多年的工作使金幸生获得了许多这样的好机会。不过,最令他得意的事情发生在6年前的丽水。
丽水与金华、衢州和天台地区是我省恐龙化石的主要分布地。记者获悉,这些地区的10多个县市已经陆续发现了恐龙化石,其中既有肉食的凶猛兽脚类恐龙,也有草食的甲龙和大型蜥脚类恐龙。
2000年的一天,丽水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王国平收到该市白前村农民赠送的一块化石。王国平认定这是一块恐龙化石,便立即通知浙江自然博物馆。金幸生等人闻风而动,迅速出击。但是,他们在白前村及其周遭查看了一整天,却没有任何收获。傍晚,就在大家准备鸣金收兵的时候,大家听到王国平兴奋的叫喊声。原来,王国平发现了一段恐龙肋骨化石。金幸生一行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他们得到的回报是一段恐龙腿骨化石,接着,后肢、腰带、尾椎、脊椎等相继出现……
丽水盆地曾经出土过晚白垩纪时代甲龙化石,令金幸生他们骄傲的是,这次在白前村挖掘出土的恐龙化石虽然也是甲龙,却为我省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为研究浙江乃至亚太地区生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目前,浙江自然博物馆正在复原这具甲龙骨骼。金幸生告诉记者,明年他们将在新馆舍向公众展出这件“作品”。
三
专家指出,恐龙的存在完全是经由化石告诉我们的,在这以前根本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过恐龙这种动物。
事实上,化石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它不仅能使人类知道恐龙的存在,还记载着诸多有关古代生物的生活情形,比如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种种遗迹,皆为化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有人称,化石是一部“无字天书”,读懂它,自然界的历史将更加辉煌。地球上的大陆自形成以来,经过了多次的联合与分裂。露出的陆地为被侵蚀的一方,海洋为沉积的一方,被侵蚀的土砂沉积在海洋板块上,靠近大陆边缘形成了新的地层。因为懂读了这部“天书”,人类知道现在的大陆就是这样的营造结果,而且,广阔的欧亚大陆是由一块块的板块或附加体集合而成的。
大约在17亿年前形成的华北板块、大约6亿年前形成的扬子板块、华南板块和西藏板块形成了中国大陆。现在的浙江省处在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组成的中国南部板块,这里最古老的地层是前寒武纪地层,6亿年来的海陆相地层分布广泛。
记者采访金幸生时,他的讲述追溯到6亿年前。因为,金幸生的同行在江山这个地方发现了海藻类植物化石,这是现在已知的我省最早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