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唱歌老人”热切希望专家指点
· 北京国际戏剧 演出季开幕
· 《西施传说》 与读者见面
· 遗址和墓群诉说的历史
· 嵊州小黄山遗址何以入选
· 我国半数公众 渴望科技信息
· 救活一家卫生院 当地百姓称方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嵊州小黄山遗址何以入选
  本报杭州5月9日讯 (记者 陈扬渲) 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今晚在北京揭晓,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发掘的嵊州小黄山遗址榜上有名。

  今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共有25项遗存入围,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各个类型,可谓竞争异常激烈。小黄山遗址的年代并不是最久远的,它何以能入选其中?

  小黄山遗址位于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目前已发掘2000平方米,出土石器、陶器等文物1000多件。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测定,小黄山遗存年代距今9000年左右。

  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正在北京的小黄山遗址考古队领队王海明研究员,他说,小黄山遗址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这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夹砂红衣陶、用于加工食物的石磨盘、磨石以及储藏坑,这是小黄山遗存最主要最鲜明的一个文化特征,为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填补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阶段文化的空白。

  据王海明介绍,专家认为,小黄山遗址兼有跨湖桥、河姆渡两支文化因素,为小黄山、跨湖桥、河姆渡这三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小黄山遗址发现的大量实物为古人类从采集经济到农耕经济的过渡和转变、为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等提供了一个范例。

  不但如此,小黄山遗址的发掘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研究的新突破,对完整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认识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黄山最终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得以入选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我省的湖州钱山漾遗址也是此次入围项目之一。但相比之下,其他一些遗存如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贵州威宁中水遗址、福建浦城猫耳山商代窑群等在考古学上显得更为重要,钱山漾遗址遗憾地落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