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水稻减“肥”:农业增产新观念
· 山东:用肥不当 “减掉”10个产粮大县
· “高投入高产出” 旧耕作观念亟待更新
· 给水稻减点“肥” 不仅不减产还能增产
· 过度施肥 造成严重“环境危机”
· 推广新技术 将带来发展与环境“多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过度施肥 造成严重“环境危机”
  对农民来说,多少年来从没想到肥料会污染环境。但事实上,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正引起全世界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在制定政策,限制氮肥的使用量。

  丹麦就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的关系,专门出台了氮肥配额制,根据五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别限定了氮肥的施量标准,对超量使用者进行罚款。

  农业部今年制定的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中,第一件就是为一亿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说明我国政府也已认识到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专家介绍,氮肥施用过量,有三种危害。一是削弱庄稼的生产能力。庄稼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氮肥过量,庄稼易倒伏、发生病虫害、危害食品安全;二是加剧了环境污染。施用氮肥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氮素流失到农田,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而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增加;三是资源浪费。如果把浪费的化肥节省下来,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仅在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一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我国化肥生产线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一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最让人担心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分布区域最大,而水稻生产中氮肥的使用量最大。水稻田本身就是一片湿地,与相邻的江河湖泊密切联系,大量氮肥的使用,使得氮素直接流入我国的江河湖泊,对我国环境的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