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今日点击
3  4  
PDF 版
· 休闲社会:中国人准备好了吗?
· 出境游 重塑中国形象
· 旅游重点正从城市转向农村
· 自助游、探险游提出安全新课题
· 多年不见的 “井喷”又来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多年不见的 “井喷”又来了
  如此人挤人 何谈幸福感

  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五一”黄金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本已趋缓的国内旅游“井喷”又出现了,相当多的景点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100%,甚至300%的局面。

  5月1日到7日,纳入全国监测的116个景区(点)的累计接待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2.9%,除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厦门等·等城市及五台山、九华山、武当山等景区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

  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超过了最大容量2倍。五台山、九华山、平遥、同里古镇、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几乎所有知名的景区在2日到5日的高峰期都出现了“爆满”、“告急”的局面。

  “我不敢想像,这些人类古建筑瑰宝、历史文化遗产,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如此人挤人的旅游,谈何幸福感!”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说。

  新一轮大众旅游消费启动

  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这个黄金周的旅游“井喷”现象,并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表明新一轮大众旅游消费的启动。据他们的调查,故宫、五台山等地的游客,70%左右是第一次到这些地方旅游。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这一局面可能至少持续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旅游“井喷”的背后,也有休闲意识欠成熟的因素。从天安门城楼往南,步行不到10分钟,与故宫同属4A景区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却门可罗雀。这家展览馆里,“北京湾”铜雕、“天衢丹阙”工笔长卷、1949年“北京旧城”大型青铜浮雕等展区和特色展品,堪称是跨越时空、了解北京的最佳地点,然而黄金周期间,展览馆每天平均接待的游客只有200人左右。

  既有创新不足又有估计不足

  中国休闲协会副会长魏小安说,这几年,黄金周的“火暴”大多集中在自然山水上,虽然也有一些自然类、科技类的博物馆在黄金周里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一些具有品牌性的博物馆反应并不强烈,这与博物馆本身的现代化经营理念不足,创新不足也有关系。

  黄金周国内游再度“井喷”,也暴露出有关方面对大众旅游持续增长的需求估计不足。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不断有人对黄金周制度提出质疑,甚至呼吁取消黄金周,但越来越多的人在自觉地按照黄金周的节律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就如同人们对电视台春节晚会的依赖一样。所以,有关部门更多的是应该去思考如何完善黄金周制度。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