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诉我,“五一”期间,工会组团参加歌咏联欢,大家凑在一起商议了半天,结果还是定了个《咱们工人有力量》。不选不知道,一选才发现,劳动之歌没几首!
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也创造了歌。在歌的海洋中,作为生活之本的劳动,还真的有些“孤独”。歌坛上,那个“同志们呐,加油干啊”的古老号子还在响,南泥湾的花篮还在“香”。好的老歌当然不能抛弃,但仅有老歌,又怎么跟得上普通劳动者的文化娱乐需求?
歌唱劳动就是尊重人民的创造,就是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新时期的普通劳动者到底需要什么?有什么样的所思所想?有什么样的欢乐痛苦?值得我们关注。时代变了,窗外不再是“秦时明月”,乡村不再是熟悉的歌谣所描绘的那样。或许,有的人通过巧妙炒作,可以煽动部分少男少女的情感,可一旦离开了劳动这个生活本质,没有贴着地面行走,没有把握时代脉搏,歌,往往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美。雄伟的三峡,翱翔的“神舟”,宛如天梯的青藏铁路,还有亿万普通人会心的笑颜——这是劳动的杰作,是凝固的音乐,更是传唱不息的经典。其中有汗水湿透衣背的普通劳动的交响,也有当惊世界殊的创造创新的咏叹。真正感动世人的是诚实的劳动。正是无数普普通通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给社会带来有序、安宁、祥和。劳动是音乐之源,劳动孕育和催开了“美”的鲜花。相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劳动乐章,真正来自于这些劳动的原声、原版、原唱,还是少之又少。
劳动者想唱劳动新歌。身处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感受着日新月异的朝气蓬勃,可写可歌的新劳动多矣:一方水田一面屏幕,既种庄稼也养花,搞不清是在种庄稼还是在弄花;清亮的山溪边,村妇一手提篮摘野菜,一手掏出个手机朗朗地说笑,那野菜不是充饥而是上市卖好价;大街上被装扮得花轿样的三轮车上蹬车的车夫;从西欧到中东等等一路走来,走下飞机舷梯的发明家;那脱下工装换上西服的炉前工——谁不想唱唱劳动。
向艺术家们传递个信息:创作劳动新歌吧!因为劳动者“五一”想唱想听,平时也想听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