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行走在古运河的历史文化长廊里
· 迷上信息技术的少年学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东古运河绍兴段不仅河清树绿,更是一条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长廊。在这里,你可看到众多古代建筑构件,形态各异的古桥,“知章”醉酒骑马,千艘万舻竞发……游人可原汁原味地品味古运河往昔的繁荣和绮丽
行走在古运河的历史文化长廊里
■本报记者  金敖生  文/摄
  在浙东古运河绍兴段,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景区密布。行走在古运河边,仿佛穿行在长长的历史文化长廊里:知章醉酒、宋代木船、水利古物、各式石桥、阮氏酤酒、蔡邕椽笛……令人目不暇接,意酣神畅,叹为观止。

  在这具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古运河边,4月上旬,省重点工程——绍兴市区龙横江工程竣工。鹿湖园、永河园是工程重要部分,再现了这里的神秘历史文化。两园古石层叠,园深林重,廊桥亭榭,这里可看到古樟、“白鹿”、无疆石、砖雕壁和高大的康熙驻跸浮雕碑,还可看到王羲之、米芾、徐渭等书法大家撰写的楹联和诗文。漫步水清树绿、如诗如画的园中,让人神游八极,思接千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历史。

  上篇:

  串起文化碎片 不搞人造“古董”

  如果说绍兴是一本漂浮在水上的古书,那么这水色浸染的浓重之笔便是默默无语地流淌了1700多年的浙东古运河。

  浙东古运河是南北大运河南端,由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兴修,为先秦时期中国3条古运河之一。清康熙、乾隆二帝驾越祭禹曾驻跸于此,这里传说有“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的白鹿……

  宋元明时,古运河“舟行如梭,不舍昼夜”,沟通南北,架起了浙东各城的水上生命线,成为南北大运河南端的重要一环。一时间,商船穿梭,墨客如鲫。历史上,蔡邕、阮籍、康熙、乾隆、孙中山等著名人物与此河颇有渊源,流传着无数佳话。沿河有柯亭、古纤道、太平桥、钟山寺、迎恩门等名胜古迹,更有浓浓的酒乡、桥乡、鱼米之乡的风情。

  随着岁月流逝,浙东古运河污泥渐淤、行洪不畅、河道砌坎破损、沿岸建筑零乱,沿河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运河是古越文化精华所在,为使其重现历史光彩,绍兴市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让原汁原味的沿河风物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用古题材、古文化、古构件、古工艺做好古字文章,古为今用。

  “凡石露风则旧,搜土则新”,老石材记载了风月沧桑之变迁,也印记了人文与乡土,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修运河离不开石材,为使修复后的运河有古意,工匠们奔走于千村万落,搜寻散落于民间的老条石、老石板、老石雕或残缺不全的石制品。几经努力,共收集了2万余米老条石、2万多平方米老石板,及一批被拆除散落的古石亭、古牌坊、古桥、古文化遗存石构件。修复河堤所用的石材,85%用的是老条石、老石板,还移建和组建了20多座古桥。

  夕阳西下,绚丽的晚霞映照在古运河边,记者行走于此,在芳草绿树间见到艺术陈设的古华表、古石池、古石基座、古水利构件以及石门框、石花窗、各种型制的石狮等,其中不乏珍贵之物。有处陈列,中有石井圈,旁有一对狻猊,据说为稀世珍品。这是宋时法云寺原物,为陆游高祖陆轸所创,史载其曾汲井中之水辟谷炼丹。陆游时有往返诗作,陈列处的一堵照壁上,有陆轸7岁诗作和陆游诗作《法云寺》。陆游诗云:“不到法云寺,秋高初一来,厨供菰白美,池蘸水红开。桥畔逢游衲,云边数过桅。同游恨归早,珍重约寻梅。”

  缓缓移步,依次见到“汉唐越中水利遗迹,亦为越人治水之千年物证”的玉山斗门石闸槽;建于明末清初的绍兴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墓道牌坊;明清风格的台门及石构件精品;明嘉靖绍兴知府、三江闸缔造者汤绍恩手书的“南渡世家”门匾;极为罕见的清代直立式单体贞节石牌,清代的石制通济桥亭,旧时的石池、石臼、石元宝、系船石座及各类祠堂石碑……

  古运河边所展示的大多是古建筑的一小部分,甚至仅仅是一个构件,如一块桥石、一块碑石之类,但这些文化碎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形成强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流。记者被这信息流挟裹着,仿佛进入历史隧道,发思古之幽情,想千年之古事,情难自禁,一唱三叹。

  据了解,绍兴为原汁原味展示古运河历史文化,在施工中也坚持采用传统工艺。运河园4.5公里的石河堤,1.5万平方米石塘路及纤道、避塘、河埠等全部用传统工艺砌筑,忠实地再现了历史上“白玉长堤路”的古朴、亲水、自然和谐的风貌。

  古运河边布置的树木,也不求洋化和现代,而是依据谢灵运、白居易、陆游、王阳明等历代文人墨客对绍兴传统树种的描述,选种传统乌桕、苦楝、桂、柳、桃、松、竹、梅、紫藤等树木为主,使整条风景线旧风拂面,古意盈盈。

  下篇:

  叙写运河史诗 展示水乡风情

  运河园是浙东古运河再现历史文化的精华部分。该园与其称园不如说是文化长廊,因为其全长达4.5公里,从绍兴市郊直至绍兴县界,处在浙东古运河的主干河道。其核心有六大景区:运河纪事、沿河风情、古桥遗存、浪桨风帆、唐诗之路、缘木古渡。各个景区就像一幅幅铺在河网地带的巨大画卷,立体再现了运河的水文化、名人文化和地域风情。景点设在运河沿岸树绿水清的自然环境中,风格简洁流畅,形成“水天一色”、“物我融合”的境界和超越时空的美感。

  从运河园主入口入园,“运河纪事”就以厚重古朴的雕塑和石刻图文牌,开始了运河史诗般的吟唱,浓缩了运河悠悠千载的历史文化和沿河风情。精美的图文叙述了运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演绎了“蔡邕椽笛”、“阮氏沽酒”、“鉴真东渡”、乾隆游越”等名人故事及运河与诗赋创作的种种渊源。高4米余的浙东古运河“开河始祖”贺循塑像,一手执书卷,一手拿草帽,立于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庆池”石船船头。他目光如炬、衣着简朴,显示出这位治水功臣和“当世儒宗”的气质风范和坚忍不拔的治水决心。

  “沿河风物”集聚了水乡风物。各种各样的古代旧时的建筑构件,氤氲着历史烟云,蕴含着古人智慧,折射着先人的向往和追求。河边型瘦简洁的“闲亭”,玉立道中,楹联注目,书法精湛。驻足此前,记者油然想起柯灵先生的文字:“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安置在河边的牛盘脚踏水车,令记者耳畔仿佛响起昔时酷暑月夜吱吱格格的水车声。岸边层叠的酒坛,似乎散逸着酒乡浓浓的酒香。

  “古桥遗存”展示了桥乡精品。所展石桥有的是原桥保存,有的是从别处整桥移建而来,有的是将拆了的几座破桥组合而成。或简、或繁、或明快、或凝重,各有风采。登龙纤道桥,桥长108米,桥面由数十座古桥石梁合成,石梁之宽大、历史之悠久、数量之众多,在整条浙东运河上绝无仅有。“登龙桥”、“承福桥”、“大顺桥”等桥名,透露出有关它们的精彩故事和造桥者的美好意愿。越乡自古多名桥,方园留得千秋貌。这里俨然成为古桥的大观园。

  “浪桨风帆”再现了千艘万舻竞发场景。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河上有几只船身高大、风帆高扬的“宋代”木船,几个“纤夫”在岸边弓腰背纤难艰前行。这里还有“蓬莱水驿”、“水天一色”阁,亭廊相连、形似楼船的“长风亭”等,让人仿佛看到了古时运河旗幡飘扬,舟运络绎,楼船依岸的情景。

  “唐诗之路”在形态各异的刻石上,留下了李白等一大批在此走向“唐诗之路”的著名诗人的千古名句、运河诗篇,“挥手杭越间,太白风犹在”,字里行间激情满怀,壮志凌云。“缘木古渡”则以碑亭、刻石、古树等,演绎南宋皇帝逃难到绍兴运河边的一段传奇,充满着浓浓的神秘历史色彩。这里还有近500米的古石长廊,数十位历史专家的书法楹联,散逸着浓浓的墨香味。

  运河园仅仅是浙东古运河绍兴境内再现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华章,绍兴对不同的区域,确立了不同的再现历史文化的内涵。“古城遗韵”景区位于绍兴城边缘,重点突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域文化;“柯亭”景区以东汉学者蔡邕“柯亭椽笛”为主题,展示名亭文化;“阮氏酤酒”景区,借晋代“竹林七贤”之士啸傲竹林、把酒临风的题材,展示酒乡文化和魏晋遗风……虽然各景区主题各有侧重,但真实再现运河沿线历史文化的做法,却一脉相承,风格相袭,浑然一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