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无可否认,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剧烈变动。然而,我们知道,有些个人品质,诸如勤劳、诚实等等,不管时代怎么变化,都会是为社会所推崇的美德。那么,“老黄牛”精神呢?它所包含的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在商业社会中是否还有它的生存土壤和社会需求?
对此,我们展开了针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品质选择”的街头随机问卷调查。
问卷的统计结果在我们意料之中,又在我们意料之外。
45%以上的人希望自己具有的品质是“非凡的创造力,聪敏过人,富有智慧”,选择“拥有良好心态,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只有10%;但注意,在选择朋友上,65%的受访者希望和“老黄牛”式的人做朋友,因为他善良忠厚,可以得到帮助。
60%的受访人崇拜比尔·盖茨;相反,在对人生失败的认定上,40%的人认为内心空虚的百万富翁最失败,而没有一个受访者认为“无私奉献一生清贫”是失败的。
90%的受访者认为,“老黄牛”理应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10%的受访者认为“老黄牛”可有可无,对社会影响不大,而没有一个受访者认为“老黄牛”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潮流。
眼镜店陈老板说起“老黄牛”精神深有感触,“现在要找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员工特别难,我店里的店员来一个走一个,哪里给的钱多就往哪里跳,一心想着要发财。做事不认真,没有真本事,靠走捷径耍小聪明发财,没这么容易!毕竟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规范了。我觉得‘老黄牛’精神在眼下要大力提倡!”
“这个调查结果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一致的。”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这个调查说明了越是功利观盛行,人们的内心越渴望呼唤“老黄牛”式的人物,“老黄牛”精神在当今社会更显可贵,时代意义更为深远。
那为什么人们都希望社会上处处是“老黄牛”,但部分人却不愿自己做“老黄牛”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受访者对“老黄牛”存在误解。在保险行业做到高层领导的黄先生就说,在招聘员工时,对于那些具有“老黄牛”特质的应聘者,他们会有担心,担心这种人虽然吃苦耐劳,忠诚度高,但是个人创造能力有限,很难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
“这种误解将‘老黄牛’人为地打上了时代烙印,”省总工会的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分析,“随着时代进步发展,‘老黄牛’也会与时俱进。最近几年当选的劳模,从全国到浙江,像许振超、周平,还有不少企业家,哪一个不是既会埋头苦干,又善于突破创新?哪一个不是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实现了自我价值?”
“老黄牛”精神实际上是超越时代的,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个人品质。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市场经济下更应该正确认识和大力倡导“老黄牛”精神。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黄牛”精神成为一个理性个体自觉的道德选择?怎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争当“老黄牛”的氛围?相关人士认为,首先应该在整个社会层面为那些默默耕耘的人、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创造一个高度评价的舆论环境,使这些人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和褒扬。最近,由浙江省总工会发起的“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劳模评选”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征集广大人士的意见,最后哪些人将当选最具影响力的浙江劳模?省总工会负责人特意将谜底留在最后时刻揭晓,而他也向记者透露,最终当选的人首先应该是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人,埋头苦干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应该大力倡导。
“除了在舆论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外,政府要在政策机制上为那些默默耕耘、埋头苦干的人提供一个公平回报的制度保障。”据省总工会相关责任人介绍,目前,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多数省市制定了劳模管理工作办法,成立了劳模协会,在维护劳模合法权益,发挥劳模作用,帮助劳模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杭州的劳模可优先购买经济房,一些市地给辖区内劳模建立“生活档案”,对因本人患病、子女下岗、家庭遭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劳模,给予特殊照顾等等,这些政策措施都在切实为劳模提供物质保障,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敬岗爱业、争做“老黄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