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老黄牛” 今天该“吃香”起来
· 另类择业 的提示
· 征婚——
· 街头调查——
· 班会——
· 我找了个“老黄牛”妻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找了个“老黄牛”妻子
  当冯根友认识韩天贞的时候,冯根友可没想到哪一天韩天贞会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们小时候就是邻居,在冯根友眼里,韩天贞就是个朴实善良的邻家女孩。

  1976年他们结婚。那时候冯根友已经在杭钢修了10年大卡车,而韩天贞也在天成丝织厂做了5年挡车工。因为工作的性质,韩天贞上夜班是家常便饭,夜里三点上班,韩天贞两点半肯定到了,一人管4台机子,一天下来要走10多公里。

  “别人管4台机子只用走5公里,她就不一样,做事情特别认真,真叫‘一丝不苟’,来回得多,检查得细,走的路也就多了。”说起这个,冯根友的脸上还是抑制不住的得意,他能清楚地回忆起妻子工作的细节,“十万米无次绸”、“每月产量质量名列前茅”,这些妻子的业绩都是让冯根友觉得自豪的事情。

  不过因为韩天贞的“老黄牛”脾气,冯根友有时候也觉得委屈。“我在家里准备好了饭菜等她,经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等到回来她已经累得不行了,随便吃几口饭就睡觉了,结果还是我帮她收拾脏衣服。”等到韩天贞第二天睁开眼睛,晾在阳台的衣服都已经干了。

  有人说讨个“老黄牛”做老婆,一天到晚为集体奔忙,自己是要吃亏的。但是冯根友却觉得“老黄牛”是一种可贵的人品,“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家庭也一样。”冯根友回忆起1990年的那个难关。那年儿子还在上小学,冯根友生了一场大病,倒在了床上,不巧的是丈母娘也生病了,中风在床,拉屎拉尿,韩天贞是独女,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韩天贞肩上。“那时候她早已经是全国、全省的劳动模范了,但是这些困难她一点都没向厂里说起过,全都一个人扛下来了,没日没夜,忙完了工作忙家里,基本上没怎么睡觉。作为丈夫,我觉得自己欠她的。”

  冯根友至今记得30多年前隔壁邻居说的话。那时候他和韩天贞刚确定恋爱关系,隔壁邻居对冯根友说,“你小子有眼力,别的女孩要打扮会花哨,靠不住,就是韩天贞最好,人实惠,能吃苦”,这句话让冯根友现在想起来还是美美地笑。

  记者手记:这样一个劳模家庭,这样一对做了大半辈子工人的普通夫妻,风风雨雨走过了30年。30年里,没有红过脸、吵过架,相依相伴走到今天。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在采访中我找到了答案。

  实际上,所谓“老黄牛”精神,说白了就是一种人品,一种坚定执著、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当一个人真正具有了“老黄牛”精神,那么,和他一同工作的人是有福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也是有福的,他本人更是有福的。一种持之以恒的奉献和付出,大而言之,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小而言之,是家庭幸福、婚姻稳固的因子;再具体到个人,则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人生的大境界。

  这种品质可以超越时代,具有恒久魅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