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劳模精神 历久弥新
· 新型弓弩 百步穿杨
· 弹性工作制不能“弹”掉加班费
· 宁波将引进 近3万江西“蓝领”
· 绍兴企业组团 赴徐州招技工
· 在家门口上“老年大学”
· “35”错成“53”,误存50万
· 业主维权亟待法律保障
· “没有郑灯娒,就没有这条路”
· “蓝盾”集中行动 交警整治“双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家门口上“老年大学”
全省首家公办民助“老年大学”在杭开张
  本报杭州4月27日讯 (通讯员 何扬 叶军清 记者 朱海兵) 六旬老人巧手织成的白兰花和苞蕾,扎在树枝上,宛若真花;黄奶奶手上那件串有1万多颗珠粒的“洋娃娃跳舞裙”,精巧别致…… 这是笔者今天在杭州望江街道看到的“阳光学院”老年学员的作品。

  “阳光学院”设有丝网制作、书法、太极拳等兴趣班,这些天几乎每天都有老人要求加入。“在水一方”社区的黄永华老奶奶入学后,把空闲时间都用在穿珠上了,手艺大进。一位邻居看到她制作的“洋娃娃”,喜欢得不得了,好说歹说,硬是扔下200元钱就抱走了。

  望江街道主任石小明介绍说,望江地区有60岁以上老人1.2万名,却没有一所老年大学。今年年初,街道对辖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62%以上的老人迫切希望在家门口上“老年大学”。

  一个街道能办“老年大学”?正在这时,前些年在抗击“非典”中结成的“在水一方互助会”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会员牟晓军等企业家们主动表示:“街道出课堂,我们出师资,公办民助,一起来办。”正因带有一定的慈善性质,大家一致决定叫“阳光学院”。目前,学院首期100多位学员的学费全免,第二期学费半年只收每人50元,算起来连支付老师的讲课费都远远不够。开学至今已有半个月,入学的老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了。

  省老龄办一负责人说,由街道以慈善形式开办“老年大学”,在我省尚属首次。“阳光学院”是对政府办学的补充,对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很有好处,值得推广。

  编后:小小一个街道,却像模像样地办起了“老年大学”,关键还是抓住了社会需求。在步入老龄化的今天,我们该为老年人多想想:做点什么,做好什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