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社区和谐
——记采荷街道“阳光服务站”
区报道组 余丽丽 徐争光 阮 骏
“温馨时光暖人心,社会和谐万事兴!阳光服务站心系困难群众冷暖安危,如一缕绚丽的阳光,及时为我们雪中送炭……衷心感谢采荷街道阳光服务站!”商教苑社区70多岁的老人古群,在给阳光服务站的感谢信上这样说。古大妈一家“三老”,老母亲已是105岁高龄,每天靠她服侍, 实在力不从心。采荷街道阳光服务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派出阳光传送员,为古大妈家搞卫生,进行灶具消毒、清垃圾、擦门窗,解决了她的实际困难。
阳光服务站成立于2005年6月,是采荷街道党工委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采荷时指出的“为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精神的新阵地,是构建和谐社区窗口,是采荷广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练能力的新平台。这里,没有豪迈的语言和感天动地的故事,但党员干部们用“阳光服务”点亮了百姓的心。
引领篇:
一目标,让社区人人出力
“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社区建设目标,激励着采荷人在社区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荷人响亮地提出了“勇争一流,人人奉献,努力构建和谐采荷”的目标。采荷街道党工委推出了“四承包、三拓展”工作机制。“四承包”即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党委(总支)承包社区、党支部承包楼幢、党小组承包楼道、党员承包家庭,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示范带头、凝聚引导作用。
“三拓展”:一是拓展服务资源。从单一的街道服务向进一步挖掘辖区各单位的优势资源拓展,充分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共同参与和谐社会构建。二是拓展服务领域。从侧重为困难群体服务逐步向服务全体居民拓展,从单纯帮扶服务向全方位服务拓展。现在,社区服务内容已涵盖社区党建、社区经济、社区文化、安全、环境等诸多方面。三是拓展服务主体。从以离退休党员、志愿者为主体逐步向发动、组织社会单位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拓展。
风采篇:
二联动,让社区共享阳光
阳光服务站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社区党员与机关党员、在册党员与在职党员及流动党员“两联动”机制,确保阳光服务的长效。阳光服务站3个月就接待了300余位群众的来电来访,为群众办理家政、教育、结对等服务67件,解决物管、城管等问题38件,回答各类咨询3000余人次。党组织在居民中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
为把各项为民服务落在实处,阳光服务站构建了“一队三大员”网络。一队,即阳光天使服务队,组建了由万名志愿者组成的“阳光天使”,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三大员:阳光传送员,帮助社区老、弱、病、残和生活困难群众;阳光传播员,以阳光艺术团成员为主体,吸收社区文艺骨干、艺术爱好者,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阳光督查员,由社区居民、党员和社工代表等组成,对街道的效能建设、文明创建、社区建设等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反馈等,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提升。
参加阳光服务站活动的党员们深有感触:只要用心,你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红菱社区老朱的房子漏水了,找我们的党员;青荷苑社区的王奶奶和她的老伴年纪大了,想住称心的敬老院,找我们的党员;双菱社区的卢先生因中风行动不便,想买充电电风扇,找我们的党员;为父母亲请家政的、给子女找家教的……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党员——因为党员为居民服务热情周到,百姓相信党员。
温馨篇:
三张网,让社区真情暖人
服务是党组织和党员永恒的工作中心。阳光服务站充分整合街道、社区、地区单位各项资源,构筑了三张服务网络,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把阳光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第一张网:双联救助网。采荷街道的弱势群体占总人口的20%以上。做好对他们的服务,特别是解决好他们的生活生计问题,是阳光服务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街道与社区、街道与地区单位双联动,为困难、失业群众搭好“五层保障网”、“三面就业渠道网”,拓宽了救助渠道。对于依政策可以享受低保待遇的,街道坚持“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实现了帮困服务规范化;街道设立专项扶贫帮困资金,并覆盖到流动党员;设立爱心超市;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动态信息档案;积极培育再就业中介、培训机构、信息服务网络,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引导,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服务……一项项有力的举措,从根本上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脱贫。
第二张网:平安建设网。党员夜间巡逻队、党团义务巡逻队、巾帼党员巡逻队、采荷街道的党员们筑起了平安创建的最广泛防线。在“一纵三横”、背街小巷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党员们献计献策;在党小组包楼群、党员包家庭等工作中,党员们尽力尽责;在采荷党员、治保主任、户口协管员“红臂章”联动,成了一道靓丽的平安风景线。
第三张网:爱心帮扶网。依托阳光服务站采荷街道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恒温工程”,做到“节日面上帮、平时经常帮、特困重点帮、突发适时帮、结对定期帮、就业援助根本帮”,时刻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阳光温暖、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至爱。
活力篇:
四公里,让社区欢乐健康
“星期五读书会”历久不衰;“时尚采荷”、“欢乐采荷”、“活力采荷”,一年一届的艺术节常办常新;“金鸡报春、和谐采荷”、阿六头进社区纳凉晚会、百场越剧下社区、自娱自乐星期六等一个个主题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中菲、中韩青少年交流,一次次文化交流活动开阔了居民群众的视野……近年来, 采荷街道以“构筑4公里文化圈”为主线,广泛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居民的道德情操,推进了文化社区建设进程。
——设施吸引人。坚持“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方便市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方针,积极筹措、投入1200多万元资金,建成 “4公里文化圈”,包括1个街道文化站(达省特级站),1个文化广场,2个文化中心,3个文体公园,4个精品电子阅览室,16个图书馆(室)(普及率100%),2个健身苑,48个健身点以及60多处老人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等。完善的文体设施,使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具有采荷特色的文化“套餐”。
——团队带领人。阳光服务站建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阳光艺术团,艺术团有各种团队10余支,通过各种文化培训、交流等活动,形成了“老来俏京剧队”、“花之伞”等社区文艺队伍品牌。采荷的居民群众也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展示着采荷人的风采。
——活动凝聚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是街道文体活动的目标,更是文化活动特色的写照。“居民创作、居民演出、居民欣赏”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吸引着上万居民的参与;“一居一品、百花齐放”,成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文明社区。如在绿茗社区,依托原杭州茶厂的浓厚底蕴,建设书茗苑,建成了“茶文化之区”。在江汀社区,充分利用杭州越剧研究会共建资源,着力打造“戏剧之区”。
友爱篇:
五个一,让社区和谐相融
21张微笑的脸,在去年5月8日傍晚定格。照片里亲如一家的21个人,其实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是住在洁莲社区14幢1单元的邻居。在街道“推开一扇门,就是一家人”的倡议下,他们拍下了社区的第1张“邻里全家福”。采荷街道阳光服务站以“五个一”奏响了和谐主旋律。
拍一张全家福,楼道是一家亲。一个楼道有十多户人家,要把这么多人聚拢到一起,拍张照片似乎是个浩大的工程。“一点都不费力气的,我楼上楼下跑了一圈就基本说好了。”14幢1单元的党员楼道长金菊仙说,邻居们都很支持这个想法,特别配合。
送一张联系卡,道出一个和谐心声。一张粉红色的小卡片,正面是居民的姓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背面则是居民的一句和谐心声和各人的特长。有了联系卡,居民们发现自己楼道里有这么多“能人”:402室的张杏选是省中医院的退休医生,现在采荷医院放射科工作,能够为邻居提供医疗咨询,还可以为老人量血压……而那些没有特殊技能的居民,则都写上了“愿意帮助人”几个字,就是这样一句话,看了让人心头一暖。
做一件公益事,为和谐社区建设出一份力。每个月的25日,是洁莲社区志愿者雷打不动的服务时间。会修电器的到时候会在社区公园摆个摊,义务为居民修理电器。老人孩子也经常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帮不了什么忙,大家就给社区公园的绿化带拔拔杂草,或是当义务宣传员。只要有事做,大家都很乐意。
献一份邻里情,寄一份“互动”情怀。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陈淑珍奶奶今年87岁了,但她有一个很叫得响的外号——“楼道里的一把锁”。至今仍是楼道长的陈奶奶,每天都把家门大开着,看到有生面孔进出,她都要走上去问问。而楼道里的许多人,都会放一把钥匙在陈奶奶这里,有些记性不好的人连自行车钥匙也放在陈奶奶家。
寄一份“互动”情怀,逢年过节,互相慰问,头疼脑热,互相关心;邻里间你代我收一下水费电费,我帮你照看一下小孩,拉近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老年居民们说,感觉回到墙门房子里了。
一曲邻里歌,唱响和谐主旋律。“采荷家和、家和兴旺,采荷人和、人和安康……采荷是家,家在人间天堂”。这首“采荷之歌”每个采荷人都能哼上几句。刚开始,采荷的居民知道社区有这么一首歌,但真正会唱的人不多。阳光艺术团主动教居民唱这首歌,现在很多居民不看歌词也能很流畅地唱出来。
和谐楼道、和谐社区,就像这一曲邻里之歌,唱响在采荷的每家每户,唱响在采荷每位居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