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燃气有限公司退休干部陈培银近期心情特别激动,在越剧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日前后,前来观赏他收藏的越剧史料的市民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越剧史料,让人大开眼界。近日,记者如约走近陈培银,走进了他的越剧收藏世界。
家有藏品上千 见证越剧兴衰
今年63岁的陈培银,原是台州燃气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高中文化程度。由于越剧藏品数量多,他就把收藏的史料搬到了燃气公司5楼的“邮协”,因为这里放置的条件较好,楼层高,相对干燥,容易保管。记者边聊边欣赏琳琅满目的越剧史料藏品,老陈的越剧史料收藏可分为剧本、节目单、广告、书刊、戏考等七大类。30年的收藏,使他的越剧藏品总数达到1200多件,远至明末清初,近到越剧百年诞辰之际,几乎各个时期都有。而且藏品来自杭州、上海、南京等各地。老陈收藏的越剧史料,光是各类《越剧戏考》就有13个品种,18本。最早的一本是1947年6月18日出版的16开厚达468页的《大戏考》。难得的是,他还收集到了随《大戏考》一起发行的相配套的《大戏考索引》。
上千件藏品,见证了我国越剧的兴衰和发展。譬如老陈收藏的节目单中就有民国时期“三花一娟”,即旦角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 “三花一娥”,即生角屠杏花、马樟花、尹桂花和竺素娥等,印证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女子越剧进入上海后,涌现出的一大批唱红了上海滩的越剧名伶。
陈培银收藏的另一份1955年1月的节目单,是上海长江剧团、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的一场春节慰问演出,剧目名称《织锦记》,演员有傅全香、吴小楼、金艳芳等。有意思的是,在这张节目单的背后,还写着“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等标语口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还有一份节目单是1982年11月,两岸正宗越剧艺术家的首次联合演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台湾高谨越剧团互相派人参加,也是一个历史见证。
一件藏品 蕴藏一个故事
记者看到,这些越剧史料藏品大都是纸质藏品,有的已经发黄,但是对热衷收藏的老陈来说,每一件藏品在他的眼中都是宝,几乎每一件藏品,都蕴藏着一个故事。
2000年3月,老陈从藏友老王处得知:南京有人收藏民国时期的越剧演出广告,他于是要来电话号码与远方藏友交起了“话友”,聊了几次后,老陈提到了想收藏他几张越剧演出的广告,但对方不松口,老陈又邀其他收藏爱好者打长话做“说客”,经过众人参与,对方最后提出了“苛刻”的交换条件,他的三张越剧演出的广告,得用三幅台州籍全国书法或美协会员的作品来换。老陈听到后,虽然对方条件比较“过份”,但还是应承下来,在几位收藏友的帮助下,收集到了作品,同南京藏友进行了交换。
在众多的藏品中,一册清朝序排繁体手抄剧本,为老陈所最珍爱的。这是他在旧书摊“淘宝”淘来的。2004年国庆期间,老陈到绍兴看罢亲戚后,像往常一样到绍兴城里的旧书摊转转、逛逛,当他在一个旧书摊前,翻了翻旧书准备起身离开时,突然瞥见有一本账本一样的东西,被压在了旧书堆里。他翻开一看,眼睛不由一亮,这是一本建国前的越剧剧本手抄本,里面有用工整的毛笔字抄写的《捉放曹》、《辕门斩子》、《乌龙院》等八出完整的戏,虽然宣纸已泛黄,但红黑两种毛笔手书体仍很醒目。一问价格,对方开口就是1000元。但此时老陈袋中仅有700多元钱,他反复讨价还价,最后摊主同意以580元价格成交。陈培银如获至宝地将手抄剧本收入囊中。
收藏越剧史料 结识研究专家
据了解,在全省,收藏越剧节目单者为数众多,但像陈培银这样系统地收藏越剧艺术史料,在全省还是屈指可数。老陈收藏越剧史料有以下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珍稀品多,三是门类全。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陈培银结识过多名越剧研究专家,并专门上门去拜访。2004年春节,他到嵊州登门拜访了越剧历史研究专家丁一先生。当丁先生了解到陈培银收藏了这么多丰富的越剧藏品后,感慨地为陈培银题词:“越剧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记载越剧各个历史时期的详实人文史料更是宝中之宝,应该倍加珍惜,精心收藏,让其流芳百世,发扬光大。”临别时,丁老先生还送给他一张珍贵的签名封,上面有尹桂芳、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等9名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的亲笔签名。
收藏越剧史料,极大地丰富了陈培银的退休生活。因为喜欢越剧,他结识了台州等地的一批越剧发烧友,空闲时经常在一起聚聚,交流收藏心得,藏友们各自可从中获取收藏线索。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意义。“收藏越剧史料,是兴趣、爱好使然,但对年轻人来说,这些资料有助于他们了解越剧的历史,欣赏历史留下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