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钱塘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大篷车”,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 “大篷车”,拉近演员与农民的距离
· 书法灵感演绎“月亮之上”
· “文化大篷车”行驶在广阔原野
· “大篷车”,让文化企业充满活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篷车”,拉近演员与农民的距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大篷车”演出,城里的专业演出团体也盼望着走进基层,在众多的演出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湖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沈梦月具体负责指导艺术团的工作,她告诉记者,以前因为设备和交通等问题,艺术团下乡演出极不方便。现在,有了在高科技条件下研制出的“大篷车”,演员们有劲可以使了,他们在农村的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挥洒一技之长的广阔天地。

  今年1月23日,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广电总台在外来人口密集的织里镇举办“南太湖之春”文化服务基层行文艺演出。由面貌一新的湖州广播电视艺术团拉开了“文化大篷车”的演出序幕。一群受过正规专业教育、训练有素的青年随着新颖的“大篷车”,活跃在山区、乡村,开始走进农民的心田。

  刘月今年只有18岁,是艺术团年纪最小的演员之一,去年秋天才从安徽省艺术学校中国舞蹈表演专业学成毕业。刘月曾经问过艺术团领导:“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看得懂我们的表演吗?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吗?”刘月记得,领导没有用大道理向自己说教,只是平静地说:“参加演出后,就会得出答案来。”刘月很快找到了肯定的答案。有一次,艺术团在一个山区小村演出,突然天降大雨,农民观众硬是撑着伞站在雨中看完了所有节目,然后,目送着艺术团离开村子。刘月记不得那个村子的名字,但是,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永远镌刻在她的心里。半个月前,“文化大篷车”开进霅水桥村,就在演出即将开始时,当地水泥厂传来的电压突然极不稳定,舞台灯光、音响效果无法满足正常演出的需要,村委会临时决定从村民家中拉电线。村委主任一声令下,已经就座的村民立即行动起来,纷纷要求从自家接线,并带着电工忙碌起来。不少村民还从家里拿来手电、应急灯为演员化妆提供方便。那天的演出虽然因此而推迟了近一个小时,但农民观众毫无怨言,给予艺术团雷鸣般的掌声鼓励。刘月在舞台上落泪了,她在质朴而又可敬的农民身上找到了她需要的答案。今年1月以来,刘月已经参加了10余场下乡演出任务,每次她都有5个舞蹈节目,所以格外受到关注。刘月在演出间隙常常抽空与场地周围的农民聊天,她从中体会到,农村需要“大篷车”,她自己也需要“大篷车”这方宝贵的舞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