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西南财经大学货币博物馆兼职研究员刘林,在西南财大柳林校区图书馆国际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名为《揭开印钞造币的面纱》的学术报告。这个曾在钞票生产车间工作了30年的人,自曝自己一家和人民币的不解之缘。
“曾经有无数人问过我是不是造钱的”,刘林开篇明义地说:对于在印钞厂的工人来说,放在生产车间里的人民币只不过是他们生产的普通产品而已。“在印钞厂工作,满眼都是钞票,但是不是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刘林说,生产数量有严格的控制,工人也只是靠工资吃饭。就连有瑕疵的人民币也不能随意扔掉,而是必须上交,印钞厂各道工序的工人都不会随意走动。
58岁的刘林,现在从印钞厂里退休下来,他的爱好很多:集邮、看书、写作……在演讲结束后,他还将和一些老年朋友骑摩托车去云南旅游。刘林以前在印钞厂做的是保密工作,对比起退休前后的生活,他并没有一般退休人员的那种失落,似乎过上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新生活:“退休了好啊,终于可以打打牌了。”
过去是工作太忙了没时间打牌吗?刘林摇头,不是,是厂里规定不许赌博,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印钞厂对工作人员的人品要求很高———“一个人赌博,要是输红了眼,难保不会见财起意犯错误。虽然借工作之便偷出钞票的可能性很小,但万一呢?”刘林回忆说,进入印钞厂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保密条例:不许到车间别的班组串门,不许给朋友说自己在印钞厂工作,不许跟人谈论关于钞票印刷的事情……“以前,周围的老百姓都不知道我们厂是做什么的,”刘林说,“现在环境宽松了,可以谈谈印钞的事情了,但是规定的保密内容,我们依然会一字不谈……”
现场,刘林还给同学们展示了他收藏多年的各类纸币的样票:1910年,美国技师海趣雕刻的《大清超卷主景图》,虽未公开发行,但开了我国工人采用凹印设备印钞之始。1948年12月1日起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53年的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第四套……一页一页地翻阅,一部共和国金融史在他这里风起云涌。
刘林说,他有两个女儿,加上自己的老伴、二女婿,一家5口都在钞票厂工作。
“你们家都可以开个钞票厂了!”有学生笑着说。“可不敢,”刘林摇头,“谁敢做那样的事情?”刘林说,一家人下班回家,从不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这是遵守保密条例养成的习惯。
刘林望着窗外,“其实,最严密的监控设施是自己的心,面对一摞摞崭新的钞票,你的心要平静,平静得跟种菜的老农面对一捆白菜一样……”
据《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