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四大主体功能区目前还没有完全进入操作层面,“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是说“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但是,潜流之下,是否会使我国的区域版图重构?而此前,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板块。
杨朝光回应说,之前的四大板块、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在不同时期提出来的,侧重点不一样。
“现在提四大主体功能区也没有否定原来的提法。”杨朝光说。此间人士看来,四大主体功能区仍然少不了之前的东中西区域政策的支持。
“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要推动地方管理经济理念的转变,不要以行政区划来塑造地方的经济结构。”杨朝光说。杨曾经是发改委地区司常务副司长,对中国的区域经济特征有独特的理解。
而四个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为杨朝光的这番话给出了注脚——在产业政策上,国家引导优化开发区域转移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而在人口政策上,则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逐步转移到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必须为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
“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显然比原有的东、中、西、东北的区域划分,更能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一位专家评价说。
而对那些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规划纲要则用财政政策,动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政策也重点支持这两类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种不同的区域政策,则有可能打破现有经济布局的微妙平衡。
例如优化开发区。在土地上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产业政策上,要引导转移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对重点开发区,土地政策则相对宽松——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