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情不同,中印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而印度则是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这种根本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两个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必然选择不同的改革道路。
对于中国而言,要完成经济转型,首要任务便是进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项改革从农村开始,迅速在整个经济领域得以推行,奠定了经济转型的制度基础。世界银行估算,仅仅在1978年至1984年间,由于中国政府在农村进行改革,农业产出提高了42个百分点。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与产权改革与私人企业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
由于印度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存在数量众多的私人企业,因此,其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1991年,印度平均关税为83%,但到1998年已降低了30%以上。贸易自由化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结果是大幅度提高印度企业的生产率。1992年至今,印度的GDP翻了一番多,人均GDP提高了近4倍,并显著减少了贫困。
不管走向市场化的方法有多大不同,中印改革有一点非常相似,那就是谨慎采取了渐进改革,成功避免了频频发生在前苏联和中东欧计划经济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动乱,以及因社会动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