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一场因烟花燃放而产生的“飞来横祸”,给杭州永宁坊某高层住户带来的创痛尚未平复,眼下全家人又陷入了索赔的困顿之中:由于找不到火灾的具体肇事人,只能先找物业公司索赔。
由此引申的话题是,要是受灾户们财产抗风险意识稍稍强些,能投保一份家庭财产损失险,至少当风险真的来临时,就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的赔偿了。
家财险“市运”看冷
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62亿元(不含宁波),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占了“大头”,达173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为89亿元,占比仅30%出头。而为财产险撑起“门面”的主要是面大量广的车险,家财险所占比例实际上很小。
客观地看,家财险属于财产险中比较成熟的险种。从人保、平安等省内主要财产保险公司反馈的消息也表明,目前各家公司所推出的家财险“菜单”日趋多样,保障范围也很宽泛,涉及灾害险、责任险、盗抢险、信用险等多道风险保障,大到火灾、爆炸、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灾损,小到家庭自来水水管爆裂、阳台花盆被风刮落伤人损物,几乎涵盖一个家庭所可能面临的全部财产风险损失。且家财险保费普遍不高,一般一个家庭花上一二百元,就能取得10万元左右的家庭财产损失保障。
即便如此,大多数居民家庭对之似乎并不“领情”。据省内各产险公司透露,近几年家财险投保率一直走低。测算下来,现在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中投保家财险的还不满10户,且投保家财险的家庭中有不少是单位出面集体投保的,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质。这意味着家财险真正由家庭自发选择投保的比例无疑还要低。
相形之下,家财险在国外的遭遇要“吃香”得多。目前国外家财险的投保率大致保持在70%至80%左右,是仅次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第二大普及险种。
消费者为何“冷”对
既然家财险的风险保障功能突出,为何难讨大多数家庭的“欢心”?省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黄鲁建认为,症结首先得从投保人自身找起。
相比较而言,人们对自身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忧患”意识与关注度,明显要胜过对附属财产安全的看重。在普通人心目中,诸如“财产乃身外之物”,“健康第一”之类的观念所烙下的印记较深,体现 在投保意识上,就是大多数人更偏好人身险或人寿险,而对财产险的接纳度与实际投入则明显弱化。加上不少人认为自家财产遭遇风险概率极小的从众心理定势,他们往往觉得给财产投保无异是在花“冤枉钱”。
保险公司“怠慢”家财险也是使其逐步沦为“鸡肋”的一个原因。由于与其他财产险相比,家财险费率较低,收费少,获利自然不及车险及一些企业团队险种。很难想象,保险营销员会对利薄本厚的家财险“笑脸相迎”,会像营销寿险那样挨家挨户去“洗楼”推销。
业内人士认为,在保险营销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家财险能否“复苏”,关键还是取决于人们财产保全风险意识的增强。